送胡瑞芝方伯赍捧时推贵州巡抚

几载旬宣政已成,嵩呼万里谒承明。 归舟共纪投香事,过野曾高相马名。 人谓岭南今日重,居然胡质旧时清。 西南烽火黔中急,伫看弘猷靖百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赍捧(jī pěng):捧持。
  • 方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后来泛指地方长官。
  • 旬宣:周遍宣示。后因以“旬宣”指巡抚之职。
  • 嵩呼:汉时称臣下祝颂皇帝,高呼万岁,叫“嵩呼”。后以“嵩呼”指臣下祝颂帝王。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此处借指帝王。
  • 相马:指识别人才。
  • 弘猷(hóng yóu):宏图大略,远大谋略。

翻译

胡瑞芝作为地方长官,几年的巡抚工作已颇有成效,他在众人高呼万岁声中,不远万里奔赴京城去拜见帝王。 归途中人们共同记述着他如同投放香饵般的善政,经过田野时他高超的识别人才之名也曾被传扬。 人们都说如今的岭南地区备受重视,而胡瑞芝果然如旧时的胡质那般清廉。 西南地区的烽火使得贵州形势紧急,期待着他施展宏大的谋略,使众多城池得以安宁。

赏析

这首诗是为送别胡瑞芝去贵州担任巡抚而作。首联写胡瑞芝政绩斐然,前往京城述职后又将赴任新职,“几载旬宣政已成”体现了对他工作的肯定,“嵩呼万里谒承明”则表现出其责任重大。颔联通过“归舟共纪投香事”赞扬他的善政被人们传颂,“过野曾高相马名”肯定了他识别人才的能力。颈联将胡瑞芝比作胡质,强调他的清廉,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形象。尾联则点明西南地区形势紧张,期待胡瑞芝能够施展才能,平定局势,体现了对他的殷切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既肯定了胡瑞芝的过往功绩,又对他的新使命充满期待。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