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给事中晖使满刺加国

· 韩雍
圣主当天恤远人,分封有诏选能臣。 锦衣荣动江南昼,玉节光摇海外春。 定使百蛮皆感化,从今重译尽来宾。 古来豪杰多名世,接武相期继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ù):对别人表同情,怜悯。
  • 远人:远方的人,这里指边远地区的人民。
  • 分封:古代帝王把土地、爵位等分给诸侯。这里指皇帝派遣使臣出使远方。
  • 能臣:有才能的臣子。
  • 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这里指使臣的官服。
  • 荣动:光彩闪耀,引人注目。
  • 江南昼:江南的白天,这里以江南指代国内,表示使臣在国内就备受瞩目。
  • 玉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有的符节,以玉制成,这里指黄给事中作为使臣的身份和权威。
  • 光摇:光芒闪耀。
  • 海外春:海外的春天,这里寓意着使臣的到来给海外带来希望和生机。
  • 百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 感化:用言行影响人,使之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
  • 重译:因语言不通,须经辗转翻译。
  • 来宾:来归顺、归附。
  • 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
  • 名世:闻名于世。
  • 接武:步履相接,指相继。
  • 相期:期待,相约。
  • 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效仿。

翻译

圣明的君主当政,对边远地区的人民表示怜悯同情,有诏书下达进行分封,并选拔有才能的臣子。 使臣身着华丽的官服,其荣耀在江南的白天闪耀,他持着玉制的符节,光芒在海外的春天摇曳。 一定要使各个少数民族都受到感化,从今往后,那些需要辗转翻译才能交流的人们都会来归顺归附。 自古以来,豪杰之士大多闻名于世,期待着后来者能够相继追随他们的脚步。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韩雍为黄给事中晖出使满刺加国所作。诗的首联表明君主对边远地区人民的关怀,以及选拔能臣出使的举措。颔联通过描写使臣在国内的荣耀和在海外的威严,展现出使臣的风采和使命的重要性。颈联表达了对使臣能够感化外族,使他们归顺归附的期望。尾联则强调了自古以来豪杰的影响力,并希望后人能够继承他们的精神,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整首诗气势恢宏,意境开阔,既表达了对使臣的赞美和期望,也体现了国家的威望和对民族团结的追求。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