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七年秋八月自梧州出巡至平乐历诸险滩悯舟子劳甚感叹有作手书于郡学示知音者

· 韩雍
楼船发苍梧,江水何汤汤。 清湾不时转,石滩险非常。 显伏罗虎兕,参错森剑铓。 砰轰地出雷,沸腾釜扬汤。 夹岸山壁立,涧谷缘其傍。 深陡力难为,无路兼无梁。 引缆既弗能,操桨亦有妨。 篙师极力进,群叫如发狂。 道甫逾半千,滩数百十长。 继旬始能达,疲惫已莫当。 雇直仅足食,曷有赢馀粮。 所幸得无虞,劳损不自伤。 长江有巨贾,连舟竖危樯。 开帆趁好风,破浪飞汪洋。 无烦役心力,倏至千里疆。 得售重利还,里闾誇富强。 一时或不戒,倾摧见灾殃。 乃知覆载间,人事诚眇茫。 淹速虽靡同,夷险未易量。 因之发警悟,省已益不遑。 尽瘁固所甘,幸致非所望。 循理听自然,终始永弗忘。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汤汤(shāng shā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 显伏:显露和隐藏。
  • 参错:交错。
  • (máng):刀剑等的尖端。
  • 砰轰:象声词,形容撞击、爆炸声。
  • 釜扬汤:锅里的开水沸腾翻滚,比喻水流湍急如沸水翻滚。
  • :通“旁”,旁边。
  • :才,刚刚。
  • :超过。
  • (hé):何,什么。
  • :忧虑,忧患。
  • 覆载:天地。

翻译

楼船从苍梧出发,江水是如此的汹涌浩荡。清湾不断地拐弯,石滩异常险峻。这里时而有隐藏的虎兕出没,怪石交错如林立的剑刃。水流撞击发出如雷的轰鸣声,像沸腾的锅中水在翻滚。两岸的山壁直立,山涧峡谷沿着旁边延伸。山谷幽深陡峭,行船十分艰难,没有道路也没有桥梁。拉缆绳也行不通,划桨也有妨碍。船夫们极力前行,众人呼喊如发狂一般。路程才走了一半多一点,却有数百十个长长的险滩。连续走了十多天才能到达,人们都疲惫不堪难以承受。雇工的工钱仅仅够吃饭,哪有多余的粮食呢。所幸能够平安无事,虽然劳损但也不自伤。长江上有大商人,连船竖起高高的桅杆。他们趁着好风扬帆,破浪行驶在汪洋大海上。无需费力劳心,很快就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货物得以高价售出后返回,乡里都夸赞他们富强。然而一旦有时不小心,就会遭遇倾翻摧毁的灾难。由此可知在天地之间,人的事情确实渺茫难测。快慢虽然不同,平安危险也难以估量。因此而发出警醒觉悟,反省自己更加不能停歇。竭尽全力固然是心甘情愿的,但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却并非所期望的那样一定能实现。遵循道理顺应自然,从始至终永远不能忘记。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从梧州出巡至平乐的经历,通过对江水、石滩、船夫劳作等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行程的艰险与困难。诗中既表达了对船夫劳苦的怜悯,也通过对比长江巨贾的顺利航行,引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意识到天地之间人事的变幻莫测,强调了人们应该保持警醒,遵循道理,顺应自然。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宏大,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感悟。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