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警寄张太史子维

· 谢榛
学士别来久,残年嗟转蓬。 悲秋心独苦,乘月梦相通。 起对霜林白,惊看烽戍红。 老怀生事定,时议野夫同。 世故浮沉里,天机浩渺中。 黄金驮上国,赤子怅西风。 斩馘边人泪,驰驱汉将功。 董狐今史笔,此意托孤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jiē):叹息。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身世飘零。 (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翻译

张太史子维学士啊,您离开已经很久了,我这残年之人只能感叹自己如飘转的蓬草般身世飘零。心中怀着悲秋之情,格外愁苦,只能在月夜的梦中与您相通。起身面对洁白的霜林,惊讶地看到烽火戍边之地的红色信号。我这老人心中对生计之事已安定下来,对于时势的议论也和乡野之人相同。在这世间的沉浮中,那天地的奥秘浩渺难测。大量的黄金被送往大国,百姓们只能在西风中惆怅。斩杀敌人留下边民的泪水,汉朝将领驰骋沙场立下战功。希望董狐那样的史官之笔,能将我的这番心意寄托给孤鸿。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边疆战事的关注。诗中通过“残年嗟转蓬”“悲秋心独苦”等词句,描绘出诗人身世飘零、心情愁苦的状态。“起对霜林白,惊看烽戍红”则形象地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对民生的关怀,如“黄金驮上国,赤子怅西风”,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最后,诗人希望自己的心意能通过史官之笔传达出去,体现了他对历史和正义的追求。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