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断藤峡诗

· 韩雍
人言断藤峡,险峻天下少。我视断藤峡,培塿一拳小。 蜂屯蚁聚千万家,跣足蓬头尽猺獠。数十年来肆猖獗,三广生民苦骚扰。 五征不克势益张,处处孤城未能保。圣皇当天赫然怒,选将提兵奉天讨。 内外群公总豪杰,百万精兵雄矫矫。共言困守非良图,必欲长驱且深捣。 雷霆砰訇鬼神怒,几日群山尽倾倒。百鍊钢刀破新竹,万里长风振枯槁。 岩居穴处皆荡焚,瘴雾蛮烟都汛扫。积尸如山血如川,诛夷只许留襁褓。 兔窜狐奔网罗密,我军追戮如芟草。大藤根株悉已断,五岭封疆真再造。 振旅班师归柳营,黄童白叟迎遮道。自言固望来苏久,不图便见成功早。 从今水陆是通衢,来去行人免迂绕。有田可耕山可樵,共享承平永安好。 圣皇睿算天助顺,群公整顿南荒了。丰功伟绩万古传,附骥成名愧台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培塿(pǒu lǒu):小土丘。
  • 猺獠(yáo liáo):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蔑称。
  • 砰訇(pēng hōng):形容大声。

翻译

人们都说断藤峡,险峻程度天下少有。可我看这断藤峡,不过像个小土丘一般。 这里如蜂群蚁窝般聚集着千万人家,人们光着脚蓬着头,大多是少数民族。数十年来他们肆意猖獗,广东、广西、湖广的百姓深受其骚扰之苦。 五次征讨都没能攻克,他们的势力更加扩张,处处的孤城都难以保全。圣明天子当时勃然大怒,选派将领率领军队奉天命讨伐。 朝廷内外的众公卿都是豪杰,百万精兵英姿矫健。大家都说困守不是好办法,一定要长驱直入深入捣毁敌巢。 雷霆轰鸣如同鬼神发怒,几日之间群山似乎都被倾倒。百炼的钢刀砍向新竹般的敌人,万里长风使枯萎的草木重新振作。 那些在山岩洞穴中居住的贼寇都被扫荡焚烧,瘴气烟雾都被清除干净。堆积的尸体像山一样,血流成河,只允许留下婴儿不杀。 像兔子逃窜狐狸奔逃一样,敌人被严密的罗网包围,我军追杀他们就像割草一样。大藤峡的根和株都已被斩断,五岭的疆土真正得到了再造。 整顿军队班师回到柳营,黄发儿童和白发老人都出来迎接,在路上阻拦。他们说自己本来盼望能从苦难中解脱已经很久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见到了成功。 从今以后水陆都成为通畅的大道,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用再绕路。有田可以耕种,有山可以砍柴,大家共同享受太平、永远安宁的美好生活。 圣明天子的智慧谋略得天相助,众公卿把南方的荒野整顿好了。丰功伟绩将万古流传,我跟着沾光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征讨断藤峡的过程和胜利的景象。诗人先通过对比,表现出自己对断藤峡的看法,认为其并非不可征服。接着叙述了断藤峡贼寇的猖獗以及百姓所受的苦难,引出圣皇的征讨决策。诗中描绘了征讨的激烈和军队的英勇,以及最终取得的辉煌胜利,如“雷霆砰訇鬼神怒,几日群山尽倾倒”“百鍊钢刀破新竹,万里长风振枯槁”等,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场面和气势。胜利后,诗人描绘了地方的安宁和百姓的喜悦,“振旅班师归柳营,黄童白叟迎遮道”“从今水陆是通衢,来去行人免迂绕”,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百姓安宁的期望和喜悦之情。同时,诗的最后也表达了诗人对圣皇和众公卿的赞美,以及自己的谦逊。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