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高日观比部
注释
- 屈指:弯着指头计数。
- 历:经历,经过。
- 词场:文坛。
- 角触牙争:比喻在文学领域的竞争。
- 大鹏:神话中的大鸟,常用来象征志向高远的人。
- 振翼:展翅。
- 鹰鹯(yīng zhān):两种猛禽。
- 燕雀:比喻平凡的人。
- 吾粤:我的广东。
- 挺然:挺拔的样子。
- 罗浮:山名,在广东境内。
- 屹峙(yì zhì):耸立。
- 灵妙:神奇巧妙。
- 珠犀:珍珠和犀牛角,泛指珍贵的物品。
- 晓气:清晨的雾气。
- 五色:多种颜色,这里形容景色多彩。
- 开元:唐玄宗年号,这里指代唐朝开元年间的繁荣文化。
- 曲江:这里可能指唐朝的张九龄,他是开元年间的名臣和文学家。
- 国初:国家建立初期。
- 只轮:一只车轮,比喻独自担当重任。
- 揽挈(qiè):带领,提携。
- 精光:光辉。
- 济南诸子:济南地区的一些文人。
- 凌厉:意气昂扬,气势猛烈。
- 逸气:超逸的气概。
- 吾国:我们的国家。
- 小梁:可能指某人,具体不详。
- 迭主齐盟:轮流主持盟会,这里指在文坛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 结袂(mèi):结伴,携手。
- 中秘:宫廷藏书之处,也指掌管宫廷藏书的官员。
- 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
- 篆籀(zhuàn zhòu):篆书和籀文,古代的字体。
- 桢伯:人名,具体不详。
- 趫桀(qiáo jié):矫健勇猛。
- 大雅:《诗经》的一部分,这里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 琳琅(lín láng):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的事物。
- 啁嘈(zhōu cáo):声音嘈杂。
- 衣钵(yī bō):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 正因:正确的原因或道理。
- 蜩掇(tiáo duō):蝉的幼虫,这里比喻微小的事物。
- 比部:古代官署名,这里指高日观的官职。
- 高公:对高日观的尊称。
- 法眼:佛教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这里比喻高瞻远瞩的见识。
- 大历:唐代宗年号。
- 建安骨: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文学风格,以风骨遒劲著称。
- 六朝粉黛:六朝时期的美女,这里借指六朝时期的文学风格,多注重形式和辞藻的华丽。
- 玉琬(wǎn):玉制的食器,这里比喻人的品德高洁。
- 寸心:内心。
- 镌勒(juān lè):雕刻。
- 词赋风流:指文学才华和风度。
- 凤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祥瑞。
- 河出图:传说黄河出现河图,是吉祥的征兆,也象征着文化的兴盛。
- 鞭弭(mǐ):马鞭和弓,这里指武力和军事才能。
- 金仆姑:箭名,这里指精良的武器。
翻译
高公您高瞻远瞩,俯瞰中原大地,看到山川间有许多郁结之气。屈指算来,在文坛上,文人墨客大小各有不同。在文学领域中,人们竞争激烈,如同角触牙争,而大鹏展翅,振翅高飞,如摇轻风。鹰、鹯、燕、雀一同飞起,高的升入云霄,低的如飞蓬般飘荡。 我们广东挺立于天地之侧,罗浮山耸立着,支撑着南国的大地。这里神奇巧妙,不逊于珍珠犀角的奇特,清晨的雾气还能呈现出五色的美景。 开元年间有张九龄那样的文学大家,国家建立初期也有五位优秀的先生。有人手提一只车轮,独自担当重任,带领众人,让日月都焕发出光辉。 济南的诸多文人意气昂扬,超逸的气概世间无人能比。只说我们国家有小梁,轮流主持盟会,众人纷纷结伴相随。 宫廷藏书之地曾有被称为老成的人,篆籀草隶的功夫都很精湛。桢伯书生颇为矫健勇猛,也和同辈人争夺高名。 高雅的文学艺术美好之作已间断绝,丝竹管乐的嘈杂之声却是世人所喜爱的。传承的学问谁能领悟其中的真正原因,写文章有其道理,如同从蝉幼虫中获取智慧。 比部的高公您是旷古奇才,从高瞻远瞩的见识中传承了大义。梁、李、欧、黎都曾被您见到,您如夜入寒潭剖蚌取胎般探寻真理。 您的作品既有大历年间的神韵,又有建安时期的风骨,让六朝时期注重辞藻华丽的文风都黯然失色。您的品德如高洁的玉琬,常凌驾于冰雪之上,您的宝剑乍一看,光芒逼人。 叹我出生晚于几位先贤,能得到您的引导和启迪,真是令人欣喜。如同在大海的边际难以寻找方向,但一根芦苇也能像这样渡海。 这件事我沉思良久却未陈述,世人笑我真是个狂生。因为您我充满感激,表达出真挚的心意,醉酒高歌,袒露着身体,如有神助。 人生的道路常常狭窄艰难,来去和功名都如瞬间之事。满腹的愁肠不知如何是好,内心的情感却可以万古铭刻。 诗词歌赋的风流之事岂能是徒劳,凤鸟已至,黄河出现河图。往昔的贤能之人的武力和才能如今仍然存在,今日需要您这样的人手持精良的武器。 学习兵法,拥有强大的武力,才能不失霸主地位,置身其中,怎能在杨、马之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高日观比部的,对高日观的才华和品德进行了赞美。诗中先描绘了中原的山川和文坛的景象,通过对比大鹏与其他鸟儿,展现了高日观的卓越不凡。接着提到了广东的独特风貌以及历史上的文学大家和优秀人物,赞扬了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力。然后着重描写了高日观的旷世之才、大义和高瞻远瞩的见识,以及他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如既有大历的丰神,又有建安的风骨,品德高洁如玉琬,气势逼人如宝剑。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高日观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认为能得到他的引导是一件幸事,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道路艰难,但内心的情感可以永恒铭刻。最后,诗中提到诗词歌赋并非徒劳之事,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希望像高日观这样的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整首诗语言丰富,用典较多,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作者对高日观的赞美和对人生、文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