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兵行

频频听点兵,点兵声满衢。问渠何所去,去去阴山隅。 阴山逾万里,临行缓斯须。往年戍海南,今年戍海北。 边圉久用师,致死出微力。东家往月行不归,但闻短兵初合围。 西家壮男今又发,弱毛黄口新裹发。顾我萧条一老丁,年过五十发星星。 生归恐已逾老丑,死去便尔填沧溟。沧溟水深波灭没,处处营头看苦月。 秦皇汉武昔平胡,天阴风雨声呜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衢(qú):大路。
  • :他。
  • 阴山隅(yú):阴山的角落。阴山,中国北方的山脉。
  • 逾(yú):超过。
  • 边圉(yǔ):边疆。
  • 微力:微薄的力量。
  •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

翻译

频繁地听到点兵的声音,点兵之声充斥着大路。问他们要到何处去,说是要去往阴山的角落。阴山超过万里之遥,临出发时稍微停留了一下。往年戍守在海南,今年又要戍守在海北。 边疆长久地用兵,士兵们拼命使出微薄的力量。东边那家的人上个月出征还没回来,只听说刚开始被短兵包围。西边那家的壮年男子如今又要出发,年幼的孩子也新裹起了头发。看看我这萧条的一个老头,年龄超过五十头发已花白。 活着回来恐怕已经年老丑陋,死了就会被填入大海。大海水深波涛汹涌,每个军营都望着那凄苦的月亮。秦始皇汉武帝过去也曾平定胡人,天色阴沉风雨声呜呜作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频繁、百姓被频繁征调戍边的情景,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诗中通过“点兵声满衢”“去去阴山隅”等描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士兵们的无奈。“往年戍海南,今年戍海北”体现了戍边任务的繁重和频繁。“东家往月行不归,但闻短兵初合围。西家壮男今又发,弱毛黄口新裹发”则具体描写了百姓家庭因战争而遭受的痛苦和分离。最后提到秦皇汉武昔平胡,暗示历史上的战争虽有胜利,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悲凉,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