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亭子

韩子去已久,空山今有亭。 秋烟荒橡栗,古壁暗丹青。 城抱江如带,天垂嶂列屏。 双旌馀片石,啼鸟下林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韩子:指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昌黎曾被贬到潮州,潮州有韩山。
  • 橡栗(xiàng lì):橡树的果实,形似栗,味苦。
  • 丹青: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这里借指绘画。
  • 双旌: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 (jiōng):离城远的郊野。

翻译

韩愈离开已经很久了,空寂的山上如今有一座亭子。 秋天的烟雾笼罩着荒芜的橡栗树,古老的墙壁上绘画已暗淡不清。 城抱着江如衣带环绕,天垂挂着山峰像排列的屏风。 节度使出行时仪仗的剩余片石还在,啼鸟飞下林野。

赏析

这首诗以韩山亭子为切入点,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的首联提到韩愈离开已久,但此地仍有纪念他的亭子,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颔联通过描写秋烟中的橡栗树和古壁上暗淡的丹青,营造出一种荒凉、古旧的氛围。颈联写城抱江如带,天垂嶂列屏,展现了山水的壮阔之美。尾联提到双旌的余石和啼鸟下林坰,给画面增添了一些动态感。整首诗意境幽深,将历史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谢宗鍹

谢宗鍹,字儒美,号莱屿。澄海人。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解元。官建昌府通判。明亡,无意仕进,闭户读书,终于家,友人私谥贞穆先生。有《观古堂集》、《遁斋集》、《禦冷斋诗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