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柳御史母孺人
注释
- 孺人:古代对妇人的尊称。(孺,rú)
- 母仪妇道:母亲的典范和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 幽闲:清幽闲适,举止文雅。
- 芝兰:芷和兰,两种香草,比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
- 贞静:坚贞沉静。
- 孝养:竭尽孝忱奉养父母。
- 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
- 祈:向神求福。
- 令节:佳节。
- 先祀:对祖先的祭祀。
- 凶年:荒年。
- 义仓:旧时地方上为防备荒年而设置的公益粮仓。
- 闾阎:平民居住的地区,借指民间。(闾,lǘ;阎,yán)
- 茕独:孤独无依的人。(茕,qióng)
- 抚存:安抚抚恤。
- 舅氏:舅父。
- 遗孤:死者遗留下来的孤儿。
- 振:救济。
- 表率:榜样。
- 姻家:联姻的家族。
- 阃政:妻子掌管的家政。(阃,kǔn)
- 衣绣:穿上锦绣衣裳,指显贵。
-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这里比喻子孙飞黄腾达。
- 锡命:天子赐予臣下爵位、服饰等诰命。
- 丹阙:赤色的宫门,借指朝廷。
- 晚景:晚年的景况。
- 画堂:华丽的堂舍。
- 翠珠:翠绿的珍珠。
- 双凤结:一种形似双凤的结饰。
- 霞帔: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类似现代的披肩。(帔,pèi)
- 五云章:彩色的云纹图案。
- 禄养:以俸禄养亲。
- 杳杳:遥远的样子。
- 仙游:婉称人死亡。
- 宜男:指萱草,古人认为孕妇佩之则生男,故称萱草为宜男。
- 婺女:星宿名,即女宿,又名须女,织女。古传婺女为星宿下凡,这里可能代指柳御史母孺人。(婺,wù)
- 沗:同“忝”,指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沗,tiǎn)
翻译
听说这位妇人头发已经花白,她作为母亲的典范和妇女的道德规范都非同寻常。她的清幽闲适之德好比芝兰般秀美,她的坚贞沉静之心如同铁石般刚强。她尽心奉养婆婆,每天早上侍奉膳食让婆婆高兴,担忧祈求丈夫的疾病,夜晚焚香祈祷。她总是依照节日供奉祖先祭祀,每逢灾荒之年就打开义仓救济灾民。她为路上的行人提供饮食,帮助民间孤独无依的人操办婚丧之事。她安抚抚恤舅父遗留的孤儿并给予救济,为联姻的家族树立了良好的家政榜样。她教导儿子获得功名,看着儿子穿上锦绣衣裳显贵,抱着孙子期待孙辈能够飞黄腾达、事业有成。在太平盛世,她获得朝廷的诰命赏赐,晚年在华丽的堂舍中承恩受惠。她的帽子上簇着翠绿的珍珠,打着双凤结,袍子上绣着明亮的霞帔和五彩的云纹图案。丰厚的俸禄供养让她享受的福泽愈发深厚,然而她却突然遥远地离去,去往仙界。秋霜降落,萱草凋零,草色枯黄,云彩遮住了婺女星的光芒,就如同这位妇人的离去让人悲伤。她以七十岁的高寿离世,此生没有愧疚,她一生的荣耀名声闪耀着光辉。新的坟墓中埋下了她的玉体,在漫长的黑夜里安息,高大的石碑矗立在山上,面对着斜阳。撰写铭文的太史对她多加称颂,送葬的乡人也都深感悲伤。我也写诗来赞扬她的美好品德,希望她的美名千秋万代永远流传。
赏析
这首诗是对柳御史母孺人的赞美和悼念。诗中从多个方面描绘了她的品德和行为,如母仪妇道、孝养姑婆、忧祈夫疾、救济灾民、抚孤助贫等,展现了她的高尚品德和善良行为。诗人用了许多美好的意象来形容她,如芝兰、铁石、宜男、婺女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中还描述了她的晚年生活以及朝廷的赏赐,表现了她的荣耀和幸福。然而,她的突然离世让人感到悲痛和惋惜,最后通过太史的称颂和乡人的感伤,以及诗人自己的诗作,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和赞美,希望她的美好品德能够永远流传。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韩雍
韩雍的其他作品
- 《 观潮 》 —— [ 明 ] 韩雍
- 《 锡老堂为陈太常题 》 —— [ 明 ] 韩雍
- 《 刘佥宪廷美小洞庭十景隔凡洞 》 —— [ 明 ] 韩雍
- 《 题王母图寿陈湖陆母太孺人 》 —— [ 明 ] 韩雍
- 《 广东来报贼散承赵征夷惠雕弓钩刀诗和且谢 》 —— [ 明 ] 韩雍
- 《 送林黄门聪奉命代祀南海便道归省和同寅王公度韵四首 》 —— [ 明 ] 韩雍
- 《 送刘郎中宽仁审刑广西回京 》 —— [ 明 ] 韩雍
- 《 挽成规御史 》 —— [ 明 ] 韩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