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歌篇

· 谢榛
人间岁月机头梭,无药可青双鬓皤。两病垂死加餐饭,眼中新墓栽松萝。 铭旌往往少年子,焉知商山万古郁嵯峨。一丘半壑世堪避,短草疏花春渐多。 诸孙随我步晴景,白云片影落沧波。隔岸相呼鸭与鹅,聊供笑乐复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浩歌:大声歌唱。
  • 机头梭:形容时光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快速流逝。
  • (pó):形容白色,这里指头发变白。
  • 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
  • 焉知:怎么知道。
  • 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境内。在古代,商山因四位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而闻名,他们须发皆白,人称“商山四皓”。这里借商山的古老和巍峨,暗示世间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
  • 郁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商山的雄伟。
  • 一丘半壑:指退隐在山林之间,过着闲适的生活。

翻译

人间的时光就像织布机上的梭子般飞速流逝,没有药物能够让两鬓的白发重新变黑。身患两种疾病,生命垂危之际仍要努力加餐,眼前看到新的坟墓上已长满了松萝。 那些年轻就去世的人,灵柩前竖着铭旌,又怎知商山自古以来就那样高大雄伟。在山林间找一个地方隐居,也能够避开尘世的纷扰,短草疏花的春天渐渐增多了美好的景象。 诸位孙儿跟着我在晴朗的景色中漫步,白云的影子落在苍茫的水波上。隔着岸相互呼喊着鸭和鹅,姑且以此作为欢笑快乐的方式,又能怎么样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孙儿陪伴的欣慰。诗的开头用“机头梭”形象地比喻时光的飞逝,“无药可青双鬓皤”则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两病垂死加餐饭,眼中新墓栽松萝”,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临近,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悲伤中,而是通过“焉知商山万古郁嵯峨”,借商山的雄伟来表达对世间沧桑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寻。随后,诗人提到“一丘半壑世堪避,短草疏花春渐多”,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山林中可以避开世俗的烦恼,享受自然的美好。最后,诗人描写了与孙儿们一起漫步的情景,“诸孙随我步晴景,白云片影落沧波。隔岸相呼鸭与鹅,聊供笑乐复如何”,体现了天伦之乐,也传达出一种在困境中寻找快乐的积极态度。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