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长歌答许左史殿卿兼伤李廉宪于鳞
梁国仙才许长史,别来神会书千里。书中泪渍尚盈纸,旧交为失沧溟子。
眼前勋业逐流水,百年行藏半日诔。足踏天风超騄駬,山岗振裂叫虎兕。
要夺精华与骨髓,秋风细咀黄金蕊。正色染心陶令是,石火铁铛煎凤嘴。
文辉灵液岂徒耳,海右茫茫联步屣。终童请缨那可恃,伏生传经竟老死。
地胜时平磨崖纪,鹊湖清浅映芳芷。丽人桂棹空自舣,伫立亭亭思靡靡。
不见马援南征载薏苡,存殁无言净秋水。西署为郎谈义士,鲁连排难宁专美。
龙也楠也一梦里,欲达哀情托山鬼。九泉有知长已矣,薄暮下帘独隐几,冥冥莫测造化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 长歌:放声高歌。
- 许左史殿卿:许邦才,字殿卿,曾任左史。
- 于鳞:李攀龙,字于鳞。
- 沧溟子:李攀龙的别号。
-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 诔(lěi):叙述死者生平,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
- 騄駬(lù ěr):古代骏马名。
- 兕(sì):古代一种像牛的野兽。
- 精华与骨髓:比喻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精髓。
- 陶令:指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
- 石火铁铛(chēng):形容时光短暂如石火,处境艰难如在铁铛中。
- 灵液:滋润万物的雨露,此处指文学的灵感和滋养。
- 海右:指黄海以西地区。
- 联步屣(xǐ):携手同行。
- 终童:终军,西汉人,请缨报国。
- 伏生:秦朝博士,历经秦末动乱,终在汉初将《尚书》传授下来。
- 磨崖纪:在山崖石壁上刻写文字以纪念。
- 鹊湖:湖名。
- 芳芷(zhǐ):香草。
- 舣(yǐ):使船靠岸。
- 靡靡(mǐ mǐ):迟缓貌,引申为情思缠绵、心绪消沉。
- 薏苡(yì yǐ):植物名,果仁可食用,也可入药。马援南征时,曾载薏苡一车,后被人诬陷为私载明珠文犀。
- 达哀情:表达悲哀的情感。
- 山鬼:山神。
- 九泉:指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
- 已矣:完了,过去了。
- 隐几:靠着几案。
翻译
梁国的才子许长史啊,分别后我们心灵神会,书信往来仿佛千里之遥。信中的泪水痕迹还未干,满纸皆是,因为旧友李廉宪于鳞的离去而悲痛。 眼前的功业如同流水般消逝,人的一生行止在半日之间就可能被写成哀悼之文。脚步踏着天空的风,快如骏马騄駬,山岭都为之震动,好似虎兕在吼叫。 要夺取文学作品的精华和骨髓,在秋风中细细品味那黄金般的花蕊。保持正直的品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典范,如同在石火铁铛中煎熬的凤凰之嘴。 文学的光辉和灵感岂能只是空谈,在黄海以西茫茫之地,我们曾携手同行。终军请缨报国又怎能依靠,伏生传授经书最终却老去。 地势优越,时世太平,在山崖石壁上刻写文字来纪念,鹊湖清澈浅淡,映照着芳香的芷草。美丽的人划着桂棹,船却空自靠岸,长久地站立着,情思缠绵,心绪消沉。 看不见马援南征时车载薏苡,无论是存是亡都无言以对,只有这平静的秋水。在西署为官时谈论义士,鲁连排解危难岂能独占美名。 龙啊楠啊都如同在一场梦里,想要表达悲哀的情感只能托付给山神。九泉之下若有知也已经结束了,傍晚放下帘子,独自靠着几案,冥冥之中难以测度这造化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苍凉。诗人通过对与许左史的书信往来,表达了对旧友李廉宪于鳞的深切哀悼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騄駬”“虎兕”“陶令”“终童”“伏生”“马援”“鲁连”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同时,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如“鹊湖清浅映芳芷”“丽人桂棹空自舣,伫立亭亭思靡靡”,使诗歌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韵律和谐,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