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黄雀倚檐屋,栖栖若有求。
饮啄曾几何,网弋遂见收。
飞燕处堂幕,出入恣所投。
同为世上鸟,祸福何异由。
机性苟未灭,耳目动招尤。
考叔非不贤,罪乃起挟辀。
所以贵达人,脱身事遨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弋(yì):用带绳子的箭射鸟。
- 处堂幕:生活在高堂大屋之中。
- 恣(zì):任意,随意。
- 机性:机巧的心性。
- 招尤:招致怨恨责怪。
- 挟辀(zhōu):指郑庄公之弟共叔段欲袭击郑庄公,其母武姜为其作内应,将开启城门,事发后,郑庄公幽禁武姜,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颍考叔献计,掘地见泉,母子遂和好如初。此典故中颍考叔虽有贤名,但因参与此事而被认为有罪。
翻译
黄雀依靠着屋檐下的屋子,忙忙碌碌好像有所祈求。 它吃喝能有多少呢,却因被网和箭射而被捕收。 飞燕在高大的堂屋帷幕间生活,进出自由随意到处奔走。 同样是世上的鸟儿,遭遇的祸福为何差异如此之由。 如果机巧的心性没有消除,耳目所及的行动就会招来怨尤。 颍考叔并非不贤良,罪过却因参与挟辀之事而有。 所以那些通达显贵的人,摆脱世俗之事去自在遨游。
赏析
这首诗以黄雀和飞燕的不同命运作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祸福无常的感慨。诗中先写黄雀虽然需求不多,却轻易被网弋捕获,而飞燕却能在堂幕中自由出入。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世间祸福的差异难以捉摸。接着,诗人指出机巧心性若不消除,就会招致怨恨,并用颍考叔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即使有贤名之人,也可能因参与不当之事而获罪。最后,诗人认为通达显贵之人应摆脱世俗之事,追求自在遨游的生活。整首诗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鸟儿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复杂和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