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堂为御史朱铉题

· 韩雍
同挥清泪落重泉,荀采中情晚不迁。 湘水未沉因有子,首阳终饿为无天。 雁鸿叫雨离群远,松柏凌霜出类坚。 节义从来关世教,愿将女范续新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泉:犹九泉,旧指死者所归。
  • 荀采:东汉官员苟爽之女,被迫改嫁,自缢身亡,以全名节。这里借指坚守节义的女性。(“荀”读作“xún”)
  • 中情:内心的情感。
  • 湘水未沉: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舜帝死后,她们投湘水自尽,传说她们的泪水染在竹子上形成斑痕,称湘妃竹。后用来比喻忠贞的爱情和对亡夫的深切悼念。
  • 首阳终饿:指伯夷、叔齐在商亡后,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这里用以表示坚守气节,不向新政权屈服。

翻译

一同挥洒着清泪落入地下,像荀采一样内心的情感到晚也不改变。 湘水的妃子没有沉水是因为有子女,首阳山上的人最终饿死是因为没有天理。 鸿雁在雨中哀叫着离群远去,松柏在霜雪中挺立显示出它的坚贞。 节义自古以来关系着社会的教化,希望将女子的典范续写在新的篇章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为御史朱铉的双节堂所题。诗中用荀采、湘水二妃、首阳山上的伯夷叔齐等典故,赞扬了女子的节义。首联表达了对节义之人的深切同情和敬意,他们的情感坚定不移。颔联通过湘水未沉和首阳终饿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节义的重要性和坚守节义的不易。颈联以雁鸿离群和松柏凌霜为喻,表现了节义之人的孤独和坚韧。尾联则点明了节义对于社会教化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将女子的节义典范续写下去,传承这种美德。整首诗用典恰当,寓意深刻,语言简练,表达了对节义的崇尚和对社会道德的关注。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