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山行望诸佛道场

才过前山复有山,春山今尽变春颜。 山峦太复还遭厌,春意伤繁便可删。 任说传衣徒有著,更言无树亦空顽。 大乘妙谛应无尽,欲叩宗门杳蔼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梅:县名,在湖北省东端、长江北岸,因境内黄梅山得名。
  • 道场:指佛成道之所,后泛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
  • (fù):又,再。
  • :满足。
  • :除去。
  • 传衣:指传授师法或继承师业。此处的“衣”指佛教禅宗师徒间道法的传承。
  • :执着,拘泥。
  • 杳蔼(yǎo ǎi):幽深渺茫貌。

翻译

才刚刚翻过前面的山,又有山出现了,春天的山如今都已完全换成了春天的容颜。山峦太过繁复还会让人感到满足(心生厌倦),春天的意趣如果过于繁杂便可以适当删减。任凭他人说传授师法的人只是有所拘泥,更有人说没有树立的(特定观念)也只是空泛愚顽。大乘佛法的精妙真谛应该是没有尽头的,想要去探求佛宗法门却发现它在那幽深渺茫之间。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的经历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佛教教义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山峦连绵、春景繁盛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事物过犹不及的道理。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传衣徒有著”和“无树亦空顽”的思考,探讨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认为不应过于执着或空泛,而应寻求真正的内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大乘佛法无尽妙谛的敬仰,以及对探寻佛法真谛的向往,但又感到其深邃渺茫。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将自然景色与佛教思想相结合,体现了诗人的深刻感悟。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