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士翘之教东官

弱冠擅奇颖,芸编启秘扃。 微言探坠绪,儒行仰先型。 标格谁当似,文心况复灵。 一生甘作蠹,四十尚囊萤。 卞玉宁辞刖,庖刀正发硎。 不妨秦博士,犹是汉明经。 鳣兆开南国,鹏抟起北溟。 谈知君岳岳,衿见子青青。 秋色珠江冷,春宫苜蓿馨。 客途双别泪,世事一浮萍。 壮志嗟流落,清襟豁杳冥。 去家看复近,铩羽戢还宁。 问字屦常满,论诗杯不停。 莫愁音寡和,终有子期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这里指余士翘年少。(弱冠:ruò guàn)
  • 奇颖:非常聪颖。
  • 芸编:指书籍。芸,香草,古人常用以防蠹,故借芸字称书籍。
  • 秘扃(jiōng):指深奥的门户,这里指知识的奥秘。
  • 微言:含义深远精微的言辞。
  • 坠绪:指行将断绝的皇统。这里指将要失传的学说或文化传统。
  • 儒行:儒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 先型:前辈的楷模。
  • (dù):蛀蚀器物的虫子。比喻埋头读书的人。
  •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形容勤奋好学。
  • 卞玉:指和氏璧。
  • 宁辞刖(yuè):表示宁愿遭受像卞和献玉被砍去双足那样的冤屈,也不放弃自己的信念。
  • 庖刀正发硎(xíng):厨师的刀正在磨刀石上磨,比喻刚刚开始施展才华。
  • 秦博士:秦朝的博士,泛指博学的人。
  • 汉明经:汉朝以明经取士,这里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 鳣兆(zhān):鳣鱼的出现是吉祥的征兆。
  • 鹏抟(tuán):鹏鸟振翅高飞。
  • 北溟:北海。
  • 岳岳:形容人刚直有气节。
  • :衣领,这里代指人。
  • 杳冥:指天空高远之处,也指深远难测的地方。

翻译

余士翘在二十岁时就展现出非凡的聪颖,书籍为他打开了知识的神秘之门。 他深入探寻那些几近失传的学说,以儒家的行为准则敬仰着前辈的楷模。 他的品格无人能比,文章的心思更是灵动巧妙。 他甘愿一生都像个书虫般沉浸在书海,四十岁时仍像囊萤读书的车胤一样勤奋。 他就像和氏璧一样,宁愿遭受冤屈也绝不放弃,如同厨师的刀在磨刀石上刚刚磨好,正待施展才华。 他不逊于秦朝的博学之士,也如同精通儒家经典的汉代贤才。 吉祥的征兆在南方开启,他如鹏鸟般从北海振翅高飞。 交谈中可知他刚直有气节,看他的样子也是正直青涩。 秋天的珠江江水寒冷,春宫里的苜蓿散发着芳香。 在客途上我们分别,双双落泪,世事就像浮萍般漂泊不定。 他虽感慨壮志未酬,四处流落,但他的清正胸怀却能豁达面对深远难测的境遇。 离开家乡看似遥远,其实也近在咫尺,就像受伤的鸟儿收起翅膀,渴望安宁。 向他请教的人常常挤满了屋子,谈论诗歌时酒杯不停。 不要忧愁没有人和自己应和,终究会有子期那样的知音倾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余士翘前往东官任教而作,诗中对余士翘的才华、品德、志向和勤奋进行了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

首联描绘了余士翘年少聪慧,勤奋好学,开启了知识的奥秘之门。颔联和颈联进一步强调他对儒家学说的深入研究和秉持,以及他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甘愿勤奋苦读,不畏惧困难,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一生甘作蠹,四十尚囊萤”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余士翘的勤奋好学精神,令人钦佩。“卞玉宁辞刖,庖刀正发硎”则表现了他的坚韧和即将施展才华的信心。

诗中还运用了一些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如“鳣兆开南国,鹏抟起北溟”,以鳣鱼的吉祥征兆和鹏鸟的高飞,象征着余士翘的美好未来和远大前程。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余士翘的鼓励,相信他会遇到知音,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