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太华时为宁德令倭寇陷城死节
封守在四夷,疆场有常处。
江河苟推迁,难作太平语。
当其城破时,山川皆惨沮。
平生忠义魂,此夕荡羁旅。
千秋万岁名,可以并张许。
人生不百年,苟活亦何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封守:指边疆的守卫。读音:[fēng shǒu]
-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 疆场:战场。
- 推迁:推移变迁。
- 惨沮:悲惨沮丧。
- 羁旅:长久寄居他乡。
- 千秋万岁名:谓身后声名流芳千古。
- 张许:指唐代张巡和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城陷后被害,为忠义的典范。
翻译
守卫边疆在于抵御四方的夷族,战场本来有固定的地方。 如果江河随意地发生变迁,就难以说天下太平的话了。 当宁德县城被倭寇攻破的时候,山河大地都呈现出悲惨沮丧的景象。 李太华平生怀着忠义之魂,在这个夜晚他的魂魄游荡在异乡。 他的英名可以流传千秋万代,能够与张巡、许远相媲美。 人生没有一百年,苟且偷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为悼念在宁德县城被倭寇攻陷时英勇牺牲的李太华而作。诗的开头指出守卫边疆的重要性以及保持疆场稳定的意义。接着描述了城破时的悲惨景象,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氛围。然后强调了李太华的忠义之魂,认为他的名声可以与历史上的忠义之士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扬。最后,诗人通过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进一步突出了李太华舍生取义的精神的可贵,批判了苟且偷生的行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悲痛与敬仰,也反映了对忠义精神的崇尚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