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苏子昔未遇,发箧夜读书。
徒工揣摩术,讵有仁义图。
游说一见行,咄尔乘高车。
仗节返乡井,翕嚇惊庸愚。
父母拥帚迎,亲戚伛偻趋。
富贵徒自矜,竟尔身首殊。
七尺既莫保,寸舌终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箧(qiè):箱子一类的东西。
- 讵(jù):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
- 嚇(hè):怒斥声。
- 伛偻(yǔ lǚ):弯腰曲背,表示恭敬。
- 矜(jīn):自夸,自恃。
翻译
苏子过去没有得到机遇时,打开箱子在夜里读书。 只是努力钻研揣摩之术,难道有仁义的图谋吗? 他去游说,一被采纳就行事,嘿,你就这样乘着高大的车子。 手持符节回到家乡,显赫的声势使平庸愚昧的人惊讶。 父母拿着扫帚迎接,亲戚们弯腰曲背地赶来。 富贵了就只自我夸耀,最终却身首分离。 七尺之躯都不能保住,那三寸之舌又能怎么样呢。
赏析
这首诗以苏子(可能指苏秦)的故事为例,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富贵的虚妄。诗的前四句描述了苏子未遇时的努力读书和钻研揣摩术,暗示了他追求功名的心态。接下来的四句写苏子游说成功后乘高车返乡,声势显赫,父母亲戚的迎接显示出他的荣耀。然而,后面几句急转直下,指出苏子富贵后自我夸耀,最终却身首分离,连生命都无法保住,更不用说他曾经凭借的口才了。整首诗通过对苏子命运的描述,警示人们富贵荣华的虚幻和不可靠,强调了道德仁义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