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

兀坐若无侣,终日寡所欣。 斗室隐鸟皮,名香时一焚。 惟有往古籍,可用畅我神。 开卷恣冥览,晤彼旷代人。 下究百家言,上溯典与坟。 心目恍有会,妙理忽来臻。 意得象亦忘,糟粕焉用陈。 嗟哉章句徒,无乃笑斲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兀(wù)坐:独自端坐。
  • 寡所欣:很少有高兴的事。
  • 斗室:形容极小的屋子。
  • 鸟皮:可能指粗糙的皮制品,此处形容室内陈设简单。
  • 典与坟:古代典籍,“典”是指记载法则、典章制度的重要书籍,“坟”指三皇五帝之书。
  • 晤彼旷代人:与古代的人会面。
  • 糟粕(zāo pò):比喻废弃无用的事物。
  • 章句徒:指只会寻章摘句的人。
  • 斲(zhuó)轮:斫轮,指斫木制造车轮,借指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人。

翻译

独自端坐着好像没有伴侣,一整天都很少有让我高兴的事。 在这狭小的屋子里藏着简陋的物品,时不时焚烧一些名贵的香。 只有阅读古代的典籍,才能让我的精神舒畅愉悦。 打开书卷尽情地深入阅读,仿佛与古代的人会面交流。 向下探究诸子百家的言论,向上追溯古典典籍。 心和眼仿佛突然有所领会,精妙的道理忽然就来了。 心意领会了连表象也忘却了,那些无用的东西哪里还用得着陈述呢。 哎,那些只会寻章摘句的人,恐怕要被嘲笑如同不熟练的斫轮工匠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读书的情景和感悟。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兀坐若无侣,终日寡所欣”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苦闷的情绪,但随后指出读书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斗室隐鸟皮,名香时一焚”描述了书房的简陋和读书时的氛围。接着,诗人强调了古籍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阅读古籍可以与古人交流,获取知识和智慧。“下究百家言,上溯典与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广泛追求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诗中“心目恍有会,妙理忽来臻”描绘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突然领悟到精妙道理的喜悦。最后,诗人通过对“章句徒”的批判,表达了自己对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追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词句上。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黎崇宣

明广东番禺人,字孺旬。工诗文,善骑射,能书,事母有孝行。崇祯四年进士。授广德知州,以抗直弃官归。闻明亡,哀痛而卒。有《贻情集》。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