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星渚怀大父郡丞公

城郭蠡湖边,停桡思黯然。 先人馀宦迹,青史见遗篇。 郡有千秋颂,家无二顷田。 欲知流泽远,清白自能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蠡(lǐ)湖: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
  • 桡(ráo):船桨,指代船。
  • 先人:这里指祖先,诗中为作者的祖父。
  • :遗留。
  • 宦迹:做官的事迹。
  •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
  • 遗篇: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或篇什。
  • 千秋颂:长久的颂扬。
  • :古代田地面积单位。

翻译

在蠡湖之畔的城郭边,停下船桨,心中满是黯然神伤。 想起先祖父遗留下来的为官事迹,在史册上能见到他留下的篇章。 此郡长久地传颂着他的美德,然而家中却连两顷田都没有。 想要知道他的恩泽流传有多远,清正廉洁的品质自然能够传承下去。

赏析

这首诗是黎崇宣泊船在星渚时,怀念祖父郡丞公而作。首联通过描写泊船蠡湖边的情景,烘托出作者黯然的心情,为下文的怀念做铺垫。颔联提到祖父的宦迹在青史中有记载,体现出作者对祖父的敬仰和对其功绩的肯定。颈联中“郡有千秋颂”进一步强调了祖父的德政被人们长久传颂,而“家无二顷田”则从侧面反映出祖父的清廉,不为私利。尾联点明主题,认为祖父的流泽深远,其清白的品质能够得以传承。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品德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清正廉洁品质的崇尚。

黎崇宣

明广东番禺人,字孺旬。工诗文,善骑射,能书,事母有孝行。崇祯四年进士。授广德知州,以抗直弃官归。闻明亡,哀痛而卒。有《贻情集》。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