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君行

· 刘崧
易君本姓詹,旧是宜春人,父因避祸窜本姓,市药海上终其身。 君独怀乡心未改,万里从亲衣斑綵。东游曾过金精山,最爱峰峦蔚神采。 后来父死南海头,负骨返葬山之丘。坟前螺石云五色,下有江水相交流。 结庐庐墓霜露宿,采山更筑城西屋。娶妇生男乡井同,二十年来变音俗。 故藏只有岐黄书,种药南园时自锄。刀圭白昼摄龙虎,灯火深夜笺虫鱼。 长沙不作医绝响,金匮玉函竟谁仿。临川学士青城仙,感子钩玄重嗟赏。 我闻葛洪好鍊丹,海内名山多往还。似君心性本清逸,服御元气良非艰。 大冠长衣玉雪质,岂以寻常混踪迹。清秋乘月倒芳尊,却话当年泪沾臆。 我歌詹君行,歌短难为情。昔人忧患勿复道,宜尔子孙歌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窜(cuàn):逃跑、躲藏。
  2. 斑綵:色彩斑斓的衣服,这里指好看的衣服。
  3. 金精山:山名。
  4. 螺石:像海螺形状的石头。
  5. 刀圭(guī):古代量取药物的用具,借指药物。
  6. 龙虎:在古代炼丹术语中,龙虎常用来代表铅汞等药物。
  7. 笺(jiān):注释,在诗中可理解为记录、书写。
  8. 岐黄书:泛指中医书籍。岐黄,指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9. 鍊(liàn)丹:同“炼丹”,指道教法术。通过烧炼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翻译

易君本来姓詹,以前是宜春人,他的父亲因为躲避灾祸而改了本姓,在海边卖药度过了一生。 詹君唯独怀着思念家乡的心没有改变,不远万里去侍奉父母,穿着漂亮的衣服。他曾向东游历过金精山,最喜欢那里山峰层峦叠嶂、神采奕奕的景色。 后来他的父亲在南海边去世,詹君背着父亲的遗骨返回家乡,埋葬在山上。坟前有像海螺形状的五色石头,山下有江水相互交汇流淌。 詹君在父亲的墓旁搭建草庐,风餐露宿,在南山采药,还在城西盖了屋子。他娶了媳妇,生了儿子,和同乡人一样生活,二十年来逐渐改变了家乡的风俗。 他的旧藏只有中医书籍,在南园种植药草,时常亲自锄草。白天用药物炼制丹药,深夜还在灯光下记录有关虫鱼的内容。 长沙没有了医术的绝响,珍贵的医书究竟谁来仿效。临川学士和青城仙人,被他对医学的钻研精神所感动,深深地赞叹和欣赏。 我听说葛洪喜欢炼丹,在国内的名山之间频繁往来。像詹君这样心性本来就清雅闲适的人,服用和驾驭天地元气应该也不是难事。 他戴着大冠,穿着长衣,气质如冰雪般高洁,怎么会以寻常人的姿态来混迹于世呢。在清爽的秋天乘着月色倒下美酒,说起当年的事情不禁泪湿衣襟。 我歌唱詹君的事迹,歌太短难以表达全部的情感。过去人们的忧患就不要再提了,希望你的子孙能歌颂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詹君的生平经历和他的品德、志趣。诗中先介绍了詹君的身世,他的父亲为避祸改姓,而他不忘故乡,万里侍亲。接着描述了他父亲去世后,他负骨返葬的孝行,以及他在故乡的生活,包括采药、种药、钻研医术等。诗中还提到了他的清高逸致和对元气的驾驭,将他与葛洪相提并论,表现出对他的赞赏。最后,诗人在歌中表达了对詹君的敬佩和对太平盛世的期望。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詹君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品德高尚、志趣清雅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