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剑歌

· 刘崧
我行四方如飘风,袖有古剑苍精龙。何年尘土凝不灭,苔花绣涩青芙蓉。 往者提携访嵩岳,手抉飞泉向空落。划然掣断青丝悬,直恐乘流遂腾跃。 青天白日交风霆,我方赤手试发硎。阴纹差差吐寒月,碧缦隐隐排疏星。 摇拽千仞崖,动荡九泽水。腥浪回天倒海流,阳侯夜哭鱼龙死。 归来䍡?青玉函,紫云为束黄金缄。不愿轻污佞臣血,千年万年保冰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飘风:旋风,暴风。(“飘”读音:piāo)
  • 苍精龙:形容剑的神奇与珍贵。
  • 苔花:苔藓的花。(“苔”读音:tái)
  • 绣涩:像刺绣一样但显得生涩。
  • 青芙蓉:这里用来形容剑身上的花纹或装饰。
  • 提携:带领,带着。
  • :挖出,挑出。(“抉”读音:jué)
  • 划然:突然,一下子。
  • 掣断:拉断,扯断。(“掣”读音:chè)
  • 青丝悬:可能指的是像青丝一样的东西悬挂着。
  • 腾跃:跳跃,奔腾。
  • 风霆:狂风和暴雷。
  • 发硎:刀刃新磨。硎,磨刀石。(“硎”读音:xíng)
  • 阴纹:指剑身上的花纹或纹理。
  • 差差:形容花纹参差不齐的样子。(“差”读音:cī)
  • 寒月:清冷的月亮,这里可能用来形容剑纹的光芒或质感。
  • 碧缦:绿色的丝带,这里可能指剑身上的另一种装饰或纹理。
  • 隐约:看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 疏星:稀疏的星星。
  • 摇拽:同“摇曳”,晃荡,飘荡。(“拽”读音:yè)
  • 九泽:古代的九大湖泊,这里泛指大的水域。
  • 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 䍡?:形容剑装入剑鞘的声音。(“䍡”读音:lù;“?”读音:chuò)
  • 青玉函:用青玉做的剑鞘。
  • 紫云:紫色的云,这里可能是一种象征或形容,不一定是实际的云彩。
  • :封,闭。(“缄”读音:jiān)

翻译

我行走四方如同旋风一般,袖中藏有一把古老的剑,如苍精龙般珍贵。不知哪一年沾上的尘土凝结不消失,剑上的苔藓之花如同生涩的刺绣,剑身的花纹犹如青色的芙蓉。 往昔我带着这把剑探访嵩岳,亲手挖出飞泉使其向空中洒落。猛然间拉断像青丝一样悬挂的东西,真担心它会顺着水流奔腾跳跃。 青天白日之间狂风和暴雷交加,我正赤手准备磨砺这把剑。剑上的阴纹参差不齐,吐出寒冷的月光般的光芒,绿色的纹理隐隐约约,排列着如疏星般的图案。 这把剑在千仞高的山崖上摇晃飘荡,在广阔的水域中激荡起波浪。血腥的浪涛翻涌,使得天空和大海都颠倒过来,波涛之神在夜晚哭泣,鱼龙也死去。 归来后,这把剑发出䍡?的声音被装入青玉剑鞘,紫色的云状物作为束带,用黄金封闭起来。我不愿让这把剑轻易沾上奸佞之臣的血,希望它千年万年都能保持如冰雪般的纯净。

赏析

这首《磨剑歌》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和豪迈的气概。诗中通过对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正义的追求。

诗的开头,诗人将自己形容为如飘风般行走四方,突出了其不羁的性格和漂泊的命运。而袖中的古剑则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苍精龙”的形容显示出剑的珍贵和非凡。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往昔带着剑探访嵩岳的经历,“手抉飞泉向空落”“划然掣断青丝悬,直恐乘流遂腾跃”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充满了动态感和紧张感。

在描述剑的外观和威力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剑上的阴纹如寒月,碧缦如疏星,展现出剑的美丽和神秘。而剑在山崖和水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威力,如“摇拽千仞崖,动荡九泽水。腥浪回天倒海流,阳侯夜哭鱼龙死”,则突出了剑的强大和不可阻挡。

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剑的珍视和对正义的坚守。他不愿让剑沾上佞臣的血,希望它能保持冰雪般的纯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豪放,气势磅礴,通过对剑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