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庄曲

· 刘崧
乌庄之乌黑扑扑,乌庄老人住茅屋。 屋前胶河后林木,一树十巢十栖宿。 长枝踏低短枝曲,乌来哺雏尾交簇。 童子下窥不忍触,矧敢向之加劲镞。 老人行坐乌与随,三世淳朴乌不疑。 啼哑哑,飞提提,愿翁孙子如乌慈。 不嗔不恶乐孔宜,四海咸诵乌庄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庄:一个村庄的名称。
  • 扑扑:形容乌庄的乌很多,密集的样子。(读音:pū pū)
  • 胶河:河流的名称。
  • 哺雏(bǔ chú):喂养幼鸟。
  • 矧(shěn):况且。
  • 镞(zú):箭头。

翻译

乌庄这个地方乌鸦很多很密集,乌庄有位老人住在茅屋里。 屋子前面是胶河,后面是树林,一棵树有十个鸟巢,十种鸟儿在此栖息过夜。 长的树枝被压低,短的树枝弯曲着,乌鸦来喂养幼雏,尾巴交相簇拥。 孩童从下面偷看,不忍心去触碰,况且怎敢对它们用强力的箭头(攻击它们)。 老人走动或坐着,乌鸦都跟随着他,三代人都淳朴,乌鸦也对他们毫不怀疑。 乌鸦啼叫着,飞翔着,希望老人的子孙能像乌鸦一样慈爱。 不生气不凶恶才是最为适宜的,天下人都传颂着乌庄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以乌庄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与乌鸦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诗中通过对乌庄环境的描写,以及乌鸦哺育幼雏、与人亲密相伴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老人的淳朴和乌鸦的信任相互映衬,传达出一种善良、和谐的美好氛围。同时,诗的结尾表达了对这种和谐关系的赞美和期望,希望人们都能像乌庄的人一样,与自然和谐共处,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