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中丞载二首

· 卢宁
辕门方拟起熊罴,典册哀荣叩玉墀。 雄剑曾寒西贼胆,碧幢犹系业人思。 龙归沧海川原涸,凤去丹崖草木衰。 对景重添怀古恨,朔风萧瑟冷云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辕门:古时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后指军营之门或官署的外门。(辕,yuán)
  • 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罴,pí)
  • 玉墀:宫殿前的台阶,借指朝廷。(墀,chí)
  • 雄剑:传说春秋时吴人干将铸二剑,雄号干将,雌号莫邪。后泛指宝剑。
  • 西贼:古代对西部敌方的蔑称。
  • 碧幢:青色的旗帜。
  • 业人:造作各种善恶业的人。此泛指民众。
  • :水干。(涸,hé)

翻译

军营正要兴起如熊罴般的雄师劲旅,在朝廷的典册中哀悼其荣宠。那锋利的宝剑曾让西部的贼寇心惊胆寒,青色的旗帜仍牵系着民众的思念。龙回归沧海后大川原野变得干涸,凤离开丹崖后草木也随之衰败。面对眼前的景色又增添了怀古的遗憾,北风萧瑟,冷云低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赵中丞而作。诗的首联写赵中丞本应在军营中大展雄才,却不幸离世,朝廷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颔联通过“雄剑曾寒西贼胆”“碧幢犹系业人思”,表现了赵中丞的英勇和他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他的威名曾让敌人畏惧,他的离去让民众思念。颈联以“龙归沧海”“凤去丹崖”象征赵中丞的逝世,用“川原涸”“草木衰”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赵中丞的深切怀念和对他离世的悲痛之情。尾联“对景重添怀古恨,朔风萧瑟冷云垂”,描绘了萧瑟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情绪,诗人面对此景,心中的怀古之恨愈发浓厚,北风萧瑟,冷云低垂,情景交融,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整首诗对仗工整,意境苍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赵中丞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