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

· 黎瞻
南金声价未全收,时向郊原一散愁。 嘒嘒暮蝉吟木末,阴阴寒窦下泉流。 芙蓉江畔花将老,竹叶尊前鬓易秋。 不是王孙逐芳草,亦从寥落对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金:本指南方出产的铜,后用以比喻优秀杰出的人才。在这里可理解为自己的才华。(南:nán)
  • 嘒嘒(huì huì):形容蝉鸣声。
  • :孔、洞。
  • 竹叶:指竹叶青酒。
  • :同“樽”,酒杯。
  •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也泛指隐居的人。
  • 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翻译

我的才华尚未得到完全施展,时常到郊外原野去排解忧愁。 傍晚时分,蝉在树梢上嘒嘒鸣叫,阴冷的山洞下泉水潺潺流淌。 芙蓉江畔的花儿将要凋谢,在竹叶青酒前,发现自己的鬓发容易变得像秋天的树叶一样枯黄。 我并非像贵族子弟追逐芳草那样游乐,也是从寂寥落寞中面对这水滨之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郊外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感慨。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得充分施展的遗憾,因此到郊外散心解愁。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暮蝉的鸣叫和泉流的流淌,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芙蓉江畔花将老,竹叶尊前鬓易秋”则将景物的变化与人生的感慨相结合,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容颜的衰老。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并非是为了游玩而来到郊外,而是因为内心的寂寥,面对这苍茫的水滨之地,更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黎瞻

黎瞻,字民仰,号前峰。番禺人。遂球曾祖。明世宗嘉靖元年(一五二二)举人,初授福建尤溪教谕,历仕至顺天府尹,以忤严嵩出判南昌。遭父忧归,筑室于板桥之南,遂不复出。与何维柏、欧大任、王渐逵、黎民表结社赋诗。年八十六卒。有《燕台集》。从祀广州府学乡贤。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等有传。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