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贫士

深谷无炊烟,夕照返西峰。 草际隐茅舍,款户见一翁。 敛眸面尘壁,揖之前自通。 为言遭丧乱,少小儒且农。 公家税屡增,卖牛不足供。 失田兼鬻器,投老入蒿蓬。 短裋既无完,藜藿讵恒充。 老妻事辟纑,大儿行赁舂。 尝恐官吏役,追呼无所容。 上客倘归去,无令来者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款户:敲门。“款”读音为“kuǎn”(意为敲,叩)
  • 敛眸:垂眼,眼睛往下看。
  • 揖之:向对方行礼。
  • 丧乱:灾祸,变乱。
  • 鬻器:变卖器具。“鬻”读音为“yù”(意为卖)
  • 蒿蓬:蓬蒿,杂草,泛指野草。
  • 短裋:粗布短衣。“裋”读音为“shù”
  •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藜”读音为“lí”;“藿”读音为“huò”
  • 辟纑:绩麻和练麻,泛指治麻之事。“纑”读音为“lú”(指苎麻,也泛指麻)
  • 赁舂:受雇为人舂米。

翻译

深深的山谷中没有炊烟升起,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西边的山峰上。 草丛边隐约可见一间茅舍,我敲门后见到一位老翁。 他垂着眼看着布满灰尘的墙壁,向我行礼后自己介绍起来。 他说遭遇了灾祸变乱,自己年少时既是读书人也是农民。 公家的赋税屡次增加,卖掉牛也不够交税。 失去了田地又变卖了器具,到老了只能住进这野草之中。 粗布短衣已经破烂不堪,粗劣的饭菜也不能经常填饱肚子。 他的老妻忙着做麻线活儿,大儿子出去给人舂米受雇劳作。 他常常担心官吏来征役,被追喊得无处容身。 您这位贵客如果要回去,千万不要让别人找到这里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老人的生活状况,反映了社会动荡和赋税沉重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深谷中无炊烟和夕照西峰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诗人描写了老人居住的茅舍和他的外貌、神态,表现出老人的贫困和无奈。老人讲述自己的遭遇,如赋税过重、失去田地、生活困苦等,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悲惨命运。诗中对老人家庭状况的描写,如老妻辟纑、大儿赁舂,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最后,老人担心官吏征役的话语,揭示了百姓在沉重压迫下的恐惧和不安。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