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山五仙图

· 刘崧
西山多仙灵,往往宅幽阻。 飘然不可招,作者焉得数。 昔在汉晋间,凌厉出梅许。 伟哉忘机士,泯迹事纳吐。 千载仰高风,谁能究其绪。 披图觌古像,先后得四五。 苍茫越王山,飒杳文绣虎。 陈陶终市药,伊业解歌舞。 把卷识肩吾,曳杖知蕴古。 神情各冲逸,簪褐杂襦裋。 观其英迈姿,宇宙一仰俯。 超遥云中物,安得系缨组。 佯狂或玩世,精鍊得无补。 终然委大化,岂必事矫举。 吾恒登鹤岭,览胜睇玄圃。 长松夹皓月,阴壑振清羽。 药庐与丹井,一一恒历睹。 独不逢若人,高怀竟谁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灵:神仙。
  • 幽阻:幽深险阻。
  • 凌厉:意气昂扬,奋起直前的样子。
  • 梅许:可能指梅福和许迈,皆是古代有名的隐士。
  • 忘机士:指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人。
  • 泯迹:消失踪迹,指隐居。
  • 纳吐:吸纳、吐露,这里可理解为对世事的态度,即不为外物所扰,保持内心的平静。
  • (dí):见,相见。
  • 越王山:山名。
  • 飒杳:形容风声疾速。
  • 文绣虎:可能指服饰华美或有文采的人。此词解释有些难度,因为在诗中的具体含义不太明确,可能需要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理解。
  • 陈陶:人名,此处的陈陶具体所指不太明确,或许是一位以卖药为生的隐士。
  • 伊业:人名,其具体身份不太清楚,诗中提到他解除了歌舞之事。
  • 肩吾: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名,此处可能指图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 蕴古:人物名,具体情况不详。
  • 簪褐:簪,古代用来固定发髻或连接冠与头发的饰物;褐,粗布衣服。这里指穿戴不同的人。
  • 襦裋(rú shù):短衣和僮仆所穿的粗陋衣服,泛指衣服。
  • 冲逸:超脱飘逸。
  • 缨组:系冠的丝带和系印的绶带,借指官位。

翻译

西山有许多神仙,常常居住在幽深险阻的地方。他们飘逸洒脱,难以招致,作这幅画的人怎能把他们的数量画全呢。往昔在汉晋年间,有像梅福、许迈那样意气昂扬的人。伟大啊,那些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人,他们隐匿踪迹,不为世事所扰。千年来人们敬仰他们的高尚风范,谁又能探究清楚其中的头绪呢。展开这幅图看到古代的人像,先后能看到四五个。苍茫的越王山,风声疾速,图中之人如文绣之虎般华美(或者有文采)。陈陶最终以卖药为生,伊业放弃了歌舞之事。看着图中像是肩吾的人拿着书卷,知道像蕴古的人拖着拐杖。他们的神情各自超脱飘逸,穿着有簪饰的和粗布的各种衣服。看他们英姿豪迈的姿态,仿佛对宇宙都能俯仰自如。他们如同超逸于云端的人物,怎能被官位束缚呢。他们有的装疯卖傻或是以游戏人间的态度处世,精心修炼不知是否有所补益。最终还是顺从自然的变化,又何必刻意做出矫情的举动呢。我常常登上鹤岭,观赏胜景,眺望玄圃。那里长松夹着皓月,幽深的山谷回荡着清亮的声音。药庐和丹井,我一一都曾经常看到。唯独没有遇到像图中这些人,我这高远的情怀又能向谁诉说呢。

赏析

这首诗以西山的仙灵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隐士高风亮节的敬仰和对世事的思考。诗中提到汉晋年间的梅许等忘机之士,赞美他们的伟大和超脱。通过描绘《西山五仙图》中的人物,如陈陶、伊业、肩吾、蕴古等,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超凡的气质。诗人对图中人物的英迈姿容表示钦佩,认为他们如同云中之物,不应被世俗的官位所束缚。同时,诗人也对他们的处世态度进行了思考,认为他们有的佯狂玩世,有的精心修炼,最终都顺应自然的变化,不必刻意做作。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古代隐士的向往和自己孤独的心境,他虽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却找不到能与他分享这种高远情怀的人。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理解。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