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仲子赴春官兼呈王明府
城南有名族,韦杜不专美。厥族本太丘,犹称聚德里。
昔时兄弟止两方,世推二难声俱扬。今日诸孙纷嗣业,人言旧里胜高阳。
家学渊源相师友,博古探奇穷二酉。文章独步应魁元,科名接武辉前后。
仲子才雄海内知,韬光韫璞已多时。一朝薛卞与长价,四海珍琛共斗奇。
王家仙令飞双舄,增秩行看嘉乃绩。计偕挟策对临轩,踵接鸣珂趋左掖。
凤毛苞彩映天颜,翕赫簪裾玉笋班。次第生平摅积抱,大业同看伯仲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韦杜:唐代韦氏、杜氏的并称,是当时的两大名门望族。(韦:wéi;杜:dù)
- 太丘:指东汉时期的陈寔(shí),字仲弓,曾为太丘长,他的后代以“太丘”为家族的荣耀称号。
- 二难:指东汉陈元方、陈季方兄弟,两人皆有德行,难分高下。
-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相传秦人在此藏书。后用“二酉”来形容丰富的藏书。(酉:yǒu)
- 魁元: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名。
- 踵接:踵,脚后跟。踵接指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踵:zhǒng)
- 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 左掖:宫廷的东掖门,后泛指高官。(掖:yè)
- 凤毛:比喻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
- 苞彩:指放出光彩。
- 翕赫:显赫。(翕:xī)
- 簪裾: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簪:zān;裾:jū)
- 玉笋班:指英才济济的朝班。
翻译
在城南有个有名望的家族,韦氏和杜氏的名声也不能专享美名。这个家族原本以太丘长陈寔为荣,还被称为聚德里。过去兄弟只有两方,世人推崇他们如陈元方、陈季方兄弟般德行高尚,声名远扬。如今众多子孙纷纷继承家业,人们都说这个旧里胜过高阳。 这家的学问传承深厚,师友之间相互学习,广泛地探求古代的奇闻轶事,知识丰富如同探寻到了二酉山的藏书。文章写得独具一格,理应夺得科举魁首,科举功名接连取得,光辉闪耀前后。 陈仲子才华出众,海内皆知,隐藏光彩、收敛才华已经很久了。一旦遇到像薛烛、卞和那样的识才之人能让其显出真正价值,天下的珍宝也会与之共同争奇斗艳。 王家的县令如同仙人般乘双舄飞去,增加官秩,期待看到他美好的政绩。带着计策一同前去朝廷,接连不断地跟随着显贵之人前往宫廷的东掖门。 如凤毛般的英才绽放光彩映照天子的容颜,显赫的服饰使他们在朝中如英才济济的朝班一般。按次序在一生中抒发积累的抱负,伟大的事业将看到兄弟间一同成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卢龙云为送陈仲子赴春官兼呈王明府而作,对陈仲子的家族背景、个人才华以及未来的期望进行了赞美。诗中先夸赞了陈家的名门望族地位和良好的家风传承,接着赞扬了陈仲子的卓越才华和潜在能力,认为他一旦得到赏识,必将大放异彩。同时,也对他赴春官考试充满信心,期待他能取得好成绩,为家族争光。诗中还提到了王明府,对其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整首诗用词华丽,气势恢宏,通过对陈仲子和王明府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和对人才的敬重。
卢龙云的其他作品
- 《 初春感怀 》 —— [ 明 ] 卢龙云
- 《 海虞十二景龙山带郭 》 —— [ 明 ] 卢龙云
- 《 暮春登紫金山二首有引 》 —— [ 明 ] 卢龙云
- 《 清凉台偕诸同社再送公远得寒字 》 —— [ 明 ] 卢龙云
- 《 宿靖州江口寄怀陆郡丞 》 —— [ 明 ] 卢龙云
- 《 绥宁候夫役不至留者逾日漫成三首 》 —— [ 明 ] 卢龙云
- 《 秋晚梁园饯别陈孝廉兄弟北上分得东字二首 》 —— [ 明 ] 卢龙云
- 《 对月 》 —— [ 明 ] 卢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