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感怀
通籍将二纪,阅世良已多。
拙宦乃若兹,造物当如何。
消息谅有时,无用辄自嗟。
渔樵任所适,谁遣谢薜萝。
既出勿复道,岁月匪虚过。
圣德方日新,有道如春和。
四方共拭目,跂足沾恩波。
众觉忧茅拔,大业岂蹉跎。
小臣堪就列,欣际涤烦苛。
太平占有象,休续五噫歌。
桑榆应未晚,宁烦逐日戈。
子奇须白首,方共表东阿。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通籍: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后指初作官。籍(jí)。
- 二纪:二十四年。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 阅世:经历世事。
- 拙宦:不善为官。拙(zhuō),笨拙。
- 乃若兹:竟然是这样。
- 造物:创造万物,也指运气、命运。
- 消息:这里指事情的发展变化。
- 嗟(jiē):叹息。
- 渔樵:打鱼砍柴,指隐居生活。
- 任所适:任凭自己到适宜的地方。适,往,到。
- 谢薜萝:辞去隐居生活。薜(bì)萝,薜荔和女萝,常用来指隐士的服装或住处。
- 匪:非,不。
- 圣德:圣人的品德和威望,这里指皇帝的德行。
- 有道:指政治清明,有法度。
- 恩波:指帝王的恩泽。
- 跂足(qǐ zú):踮起脚跟,形容盼望的样子。
- 众觉忧茅拔:大家都觉得忧愁像茅草一样被拔除。
- 大业:伟大的事业。
- 蹉跎(cuō tuó):光阴白白地过去。
- 小臣:臣子自称。
- 烦苛:繁杂苛细。
- 占有象:有好的征兆。
- 五噫歌:诗歌篇名,东汉梁鸿作。诗中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进行了讽刺。噫(yī)。
- 桑榆:日落时余光所在处,比喻日暮或晚年。
- 逐日戈:传说中夸父逐日,手持桃木棍,这里指不必要的操劳。
- 子奇:春秋时齐国人,治理东阿有方,后用来比喻有才能的地方官。
翻译
我为官已经将近二十四年,经历的世事确实很多了。不善为官的我竟是这般状况,命运又当如何呢?事情的发展变化想来总会有个时候,没必要总是自己叹息。不如任凭自己去过打鱼砍柴的隐居生活,谁能让我辞去这种想法呢?既然已经出来为官就不要再提及隐居之事了,岁月不能白白地度过。皇帝的品德和威望正日益更新,政治清明就像春天般和煦。四方的人们都拭目以待,踮起脚跟盼望能沾沐到帝王的恩泽。大家都觉得忧愁像茅草一样被拔除,伟大的事业怎会白白耽误呢。我这个小臣能够置身于朝廷的官员之列,欣喜地遇到了清除繁杂苛细之事的时机。天下太平已有好的征兆,不要再续写像《五噫歌》那样的讽刺诗了。晚年也不算太晚,何必为不必要的事情烦劳操心呢。只有等到头发白了,才能像子奇治理东阿那样共同做出一番功绩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初春时节的感怀之作。诗中,作者先表达了自己为官时间较长,对自己的仕途有所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的思考。随后,作者表示不应总是自怨自艾,而应积极面对,不能虚度时光。接着,诗中描绘了皇帝的圣德和政治的清明,以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作者认为当前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时期,自己作为小臣,为能遇到清除烦苛之事的时机而感到欣喜,同时也相信伟大的事业不会被耽误。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期望,认为不必再有讽刺之诗,且只要努力,晚年也能有所成就。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过去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语言上,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卢龙云的其他作品
- 《 赠医官黄文明 》 —— [ 明 ] 卢龙云
- 《 入京补谪奉老母暂居清源途中感述四首 》 —— [ 明 ] 卢龙云
- 《 丁比部招同诸旧僚赏署中花适以公阻赋谢二首 》 —— [ 明 ] 卢龙云
- 《 方生志赓自三吴归索一言以寿其尊人为赋二首 》 —— [ 明 ] 卢龙云
- 《 答张孟奇秘书 》 —— [ 明 ] 卢龙云
- 《 陈孝廉以司马公命来招赏牡丹赋谢二首 》 —— [ 明 ] 卢龙云
- 《 五言集句十首月下行舟 》 —— [ 明 ] 卢龙云
- 《 劲节遐思卷 》 —— [ 明 ] 卢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