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黄元卿太学元旦立春之作

钟声隐隐漏声迟,曙色含春傍虎闱。 帝里山川开淑候,词林鞭弭羡雄飞。 每因结客怜同调,岂为登楼赋式微。 伫听京华消息好,临江何用送将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漏声:铜壶滴漏之声。漏:(lòu)古代计时器具,通过滴水来计算时间。
  • 曙色:黎明时的天色。
  • 虎闱:古时国子学的代称,此处指国家的最高学府。闱:(wéi)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 淑候:美好时节。
  • 词林:翰林院的别称。
  • 鞭弭:马鞭和弓。喻指征战之事。弭:(mǐ)弓的一种,其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叫弭,也作“弣”(fǔ),这里泛指弓。
  • 同调:指志趣、见解相同的人。
  • 式微:《诗经·邶风》中有《式微》篇,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翻译

钟声隐隐传来,铜壶滴漏之声缓缓,黎明的天色中蕴含着春天的气息,靠近国家的最高学府。京城的山川迎来了美好的时节,翰林院的文士们令人羡慕地渴望着在征战中大展雄姿。每每因为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心生欢喜,又怎会是为了登楼抒发归隐之意呢。期待着听到京城传来的好消息,在江边又何必送友人归去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旦立春时节的景象,以及作者对美好时节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待。首联通过钟声和漏声,以及含春的曙色,烘托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同时点明了地点是在靠近最高学府的地方。颔联描写京城的山川迎来美好时节,翰林院的文士们渴望有所作为,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颈联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者的珍惜,以及否定了归隐的想法,体现了他积极入世的态度。尾联则表达了对京城好消息的期盼,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一种豁达态度。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表达了作者在新的一年和春天到来之际的复杂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