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双石为郑于成

孤石已可爱,况复双嶙峋。 物情无美恶,损益在所任。 一以砺吾行,一以砺吾心。 砺行得人钦,砺心得神歆。 神人既两协,为谢他山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嶙峋 (lín xún):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 损益 (sǔn yì):损失和增益,这里指事物的利弊。
  • (lì):磨砺,比喻锻炼或加强。
  • (xīn):喜爱,这里指神灵的喜悦。
  • (xié):和谐,协调。
  • 他山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

翻译

孤立的石头已经很可爱,何况是两块重叠的嶙峋之石。 事物的本质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它们。 一块用来磨砺我的行为,一块用来磨砺我的心灵。 通过磨砺行为赢得人们的尊敬,通过磨砺心灵获得神灵的喜悦。 神与人两者都得到了和谐,因此感谢那些可以借鉴的外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双石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深刻理解。诗中,“孤石已可爱,况复双嶙峋”描绘了石头的自然之美,而“物情无美恶,损益在所任”则进一步指出,事物的价值在于人的利用。后两句“一以砺吾行,一以砺吾心”明确指出,通过外在的磨砺可以提升个人的行为和心灵,从而达到人与神的和谐。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成长和精神提升的重视。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