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都宪高先生总督漕运

飞挽地僵仆,海运天翻波。 圣皇制国计,全功在漕河。 河水亦有竭,民力岂云多。 榜卒晨告痡,及暮靡啸歌。 妻孥终岁别,生死在网罗。 去年千里赤,十室九蓬科。 骨肉且相食,他人将若何。 根蠹花不实,生理宁有他。 君子秉明德,调剂使平和。 干禄有恺悌,刚柔无僣差。 如何民物遂,国祚同无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挽:指快速运输。
  • 僵仆:倒下,比喻失败或崩溃。
  • 海运:海上运输。
  • 翻波:波涛翻滚,比喻动荡不安。
  • 圣皇:指皇帝。
  • 国计:国家的大计。
  • 漕河:运河,特指用于运输粮食的水道。
  • :枯竭。
  • 榜卒:指船上的役卒。
  • :病痛。
  • :无,不。
  • 啸歌:高声歌唱。
  • 妻孥:妻子和儿女。
  • 网罗:比喻困境或束缚。
  • :赤地,指土地贫瘠。
  • 蓬科:草木丛生的地方,比喻荒凉。
  • 根蠹:根部被虫蛀,比喻基础受损。
  • 生理:生计。
  • :持有,掌握。
  • 明德:光明正大的品德。
  • 调剂:调节,使和谐。
  • 干禄:求取官职。
  • 恺悌:和乐平易。
  • 刚柔:比喻政策的严厉与温和。
  • 僣差:超越界限,不适当。
  • 民物遂:民众和万物得以顺利发展。
  • 国祚:国家的命运。
  • 无涯:无边无际,比喻长久。

翻译

快速运输的地方已经崩溃,海上运输也动荡不安。圣明的皇帝制定国家大计,全靠漕河来完成。河水也有枯竭的时候,民力难道就无穷无尽吗?船上的役卒早晨还病痛不堪,到了晚上却无法高声歌唱。妻子和儿女整年分离,生死都在困境之中。去年千里之内土地贫瘠,十家有九家荒凉。骨肉之间尚且相互残食,他人又将如何?根部被虫蛀,花朵不结果实,生计又有什么其他出路?君子持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通过调节使一切和谐。求取官职时和乐平易,政策的严厉与温和没有不适当的界限。如何使民众和万物得以顺利发展,国家的命运才能长久无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漕运的艰难和民众的困苦,通过对比圣皇的国计与民众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众生计的深切关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飞挽地僵仆”、“海运天翻波”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漕运的困境。同时,通过对君子明德和调剂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谐与民众安康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湛若水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