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刘秋江至烟霞

有鸟振奇羽,周游隘八区。 嗟彼抢榆翅,一枝徒自娱。 素啄秋江水,今将睨天池。 偶值云端树,况是千寻枝。 积风负大翼,殊量非小知。 语君九万程,君志定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ài):狭窄。
  • 抢榆 (qiǎng yú):指鸟短距离地飞跃榆树。
  • (nì):斜视,这里指鸟儿斜视着天池,意指其志向高远。
  • (xún):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 积风:积累风力,比喻积累力量。
  • 殊量:非凡的度量或能力。
  • 小知:小智慧,小见识。
  • 九万程:极言其远,比喻极高的志向或目标。

翻译

有一只鸟儿,它的羽毛非常奇特,它周游在狭窄的八方区域。 唉,那些只能短距离飞跃榆树的鸟儿,只能在一条树枝上自得其乐。 它有着洁白的喙,曾在秋天的江水中啄食,现在它斜视着天池,志向高远。 偶然间,它飞到了云端的树上,而这树枝竟有千寻之长。 它积累风力,背负着巨大的翅膀,拥有非凡的能力,不是小智慧所能比拟的。 我告诉你,你的志向是九万里的旅程,你的决心和志向究竟如何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鸟儿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于追求高远志向的赞美。诗中的“有鸟”象征着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它们不甘于平凡,追求更高的目标。而“抢榆翅”的鸟儿则代表了那些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心的人。诗人通过描绘“有鸟”在秋江水中的生活,以及它对天池的向往,展现了其不凡的志向和能力。最后,诗人以问句结束,强调了对于志向和决心的重视,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