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古代秦国的东大门,常用来代指秦国。
- 百二:指秦国的百二山河,即秦国的疆域。
- 陶唐氏:即尧帝,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 冀北陲:指中国北部的边疆地区。
- 金作城:用金子建造的城墙,比喻坚固的防御。
- 汤为池:用热水作为护城河,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 黎民:百姓。
- 于变:顺应变化。
- 垂拱:指君主无为而治,比喻政治清明,国家安定。
- 雍熙:和谐繁荣。
- 帝监德:天帝监察德行。
- 险与夷:艰险与平坦,这里指国家的安全与否。
翻译
秦人依靠崤山和函谷关,自认为建立了万世的基业。 谁知道楚国一把火,秦国的百二山河都化成了灰烬。 只有尧帝这样的圣君,才能拥有冀北边疆的安宁。 他的国家没有金子建造的城墙,也没有热水作为护城河。 百姓们都顺应变化,国家因此无为而治,达到了和谐繁荣。 由此可见,天帝监察的是德行,而不是国家的艰险或平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秦国和尧帝时代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诗中,秦国虽然地势险要,但最终因暴政而灭亡,而尧帝时代虽然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却因德政而国泰民安。这反映了作者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在于地理的险要,而在于君主的德行和百姓的顺应。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人童轩对于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思考。
童轩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 568篇诗文
童轩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 》 —— [ 宋 ] 苏辙
- 《 八月 》 —— [ 元 ] 黄镇成
- 《 赠冯季良 》 —— [ 明 ] 佘翔
- 《 挽达兼善御史 》 —— [ 元 ] 杨维桢
- 《 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初别后 》 —— [ 宋 ] 贺铸
- 《 霓裳中序第一 清时官翰林院在成都者,群出宋前辈芸子后,八月摄影,命曰《五云秋禊图》 》 —— [ 清 ] 赵熙
- 《 丙申八月出都寄曾芷潭编修 》 —— [ 清 ] 郑献甫
- 《 吊日本大将乃木希典诗 》 —— [ 清 ] 郑孝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