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十二月七日偕文明府汤县博伍太和诸友同游娥眉山莲花洞有作

淩晨巾我车,天宇极清廓。 闲从同心人,莲洞视兴作。 兴作夫何为,讲堂开正学。 正学谁同心,令君与县博。 共结逍遥游,散此无怀乐。 天路入虚无,地势干碧落。 三心浣飞泉,千仞书石壁。 遥望飞云峰,忆我朱明宅。 浩气穷八纮,聊兹寄鸿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淩晨(líng chén):清晨。
  • 巾我车:整理我的车辆。
  • 天宇:天空。
  • 清廓:清澈开阔。
  • 同心人:志同道合的人。
  • 莲洞:莲花洞,地名。
  • 视兴作:视察正在进行的工程。
  • 讲堂:讲学的地方。
  • 正学:正统的学问。
  • 令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县博:县里的博士,指学识渊博的人。
  • 逍遥游:自由自在的游玩。
  • 无怀乐:无忧无虑的乐趣。
  • 天路:通往天空的路,比喻高远。
  • 虚无:空旷无物。
  • 地势:地形地势。
  • 干碧落:触及青天。
  • 三心:指心意、心情、心思。
  • 浣飞泉:洗涤于飞泉之中。
  • 千仞:形容极高。
  • 书石壁:在石壁上题字。
  • 飞云峰:山峰名。
  • 朱明宅:指作者的居所。
  • 浩气:宏大的气概。
  • 八纮(bā hóng):指八方极远之地。
  • 鸿迹:比喻远大的志向或行为。

翻译

清晨整理好我的车辆,天空极其清澈开阔。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前往莲花洞视察正在进行的工程。 这个工程是什么呢?是为了开设讲堂,弘扬正统学问。 谁与我有共同的志向呢?是令君和县博。 我们共同享受自由自在的游玩,体验无忧无虑的乐趣。 通往天空的路似乎空旷无物,地势高耸触及青天。 在飞泉中洗涤心灵,在千仞高的石壁上题字。 遥望飞云峰,想念我的居所朱明宅。 宏大的气概遍及八方极远之地,暂时在这里留下我远大的志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清晨出发,前往莲花洞视察讲堂建设的情景。诗中,“天宇极清廓”一句,既描绘了清晨天空的清澈开阔,也象征着作者心境的明朗。通过“讲堂开正学”和“正学谁同心”等句,表达了作者对正统学问的推崇和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后文中的“逍遥游”、“无怀乐”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追求自由、无忧的生活态度。结尾的“浩气穷八纮,聊兹寄鸿迹”则展现了作者宏大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友情和理想的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