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九华山书院

昔年阳明子,为我说九华。 夜夜梦此山,令我胸嵯峨。 九华同一根,是为大极门。 得意何必登,神游九有全。 两君开两堂,二侯为赞襄。 下上如生平,千载同徜徉。 堂在化城外,九华于兹会。 甘泉出堂前,堂胜益可爱。 诸贤若爱泉,人人有真源。 自酌乃自得,且勿信吾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湛若水:明代文学家、哲学家。
  • 阳明子:指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 九华:指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大极门:此处可能指某种哲学或宗教上的概念,具体含义不明。
  • 神游:心灵或精神的遨游。
  • 九有:泛指天下或宇宙。
  • 赞襄:辅助,帮助。
  • 化城:佛教用语,指幻化的城市,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 甘泉:甜美的泉水。
  • 真源:真正的本源或本质。

翻译

昔日阳明子曾向我述说九华山的美丽, 每夜梦中我都会见到那高耸的山峰, 九华山仿佛与我心灵相连,是通往宇宙的大门。 即使不亲自登临,心灵也能遨游于天地之间。 两位君子开设了两座学堂,两位侯爵给予帮助, 他们如同生前一样,千年后仍一同漫步。 学堂位于幻化的城市之外,九华山的精神在此汇聚。 甘甜的泉水从堂前流出,学堂的美丽更加令人喜爱。 如果诸位贤士都爱这泉水,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源。 自己品尝才能真正体会,不必完全相信我的话。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与梦境,表达了对九华山的深厚情感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九华同一根,是为大极门”展现了诗人对九华山的哲学思考,将其视为通往宇宙真理的门户。后文通过描述学堂与泉水的景象,寓意学问的甘甜与真源的重要性,鼓励读者亲自体验和探索,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体验和内在真理的重视。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