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周君实夫升任思州太守诗

周君截截金华姿,扬眉吐气鸣彤墀。 高才顽●不偶时,夷险一节终不移。 天子重远远非麾,宣尼直欲居九夷。 礼失在野野不漓,使君去去宣恩威。 吾欲乘桴以从之,父母仁圣犹迟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截截:明显,显著。
  • 金华姿:指才华横溢,如金华般灿烂。
  • 扬眉吐气:形容得意、振奋的样子。
  • 鸣彤墀:在朝廷上发表言论。彤墀,指朝廷。
  • 顽●不偶时:顽固不化,与时俗不合。
  • 夷险一节:无论平坦还是险阻,始终如一。
  • 天子重远:皇帝重视远方。
  • 非麾:不是轻易可以指挥的。
  • 宣尼:指孔子。
  • 直欲:真想。
  • 九夷: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 礼失在野:礼仪在民间丢失。
  • 野不漓:民间不失去淳朴。
  • 乘桴:乘小船。桴,小筏子。
  • 父母仁圣:指皇帝和皇后。
  • 迟迟:迟疑不决。

翻译

周君才华横溢,如金华般灿烂,振奋地在朝廷上发表言论。他虽顽固不化,与时俗不合,但无论平坦还是险阻,始终如一。皇帝重视远方,不是轻易可以指挥的,孔子真想居住在东方的九夷之地。礼仪在民间丢失,但民间并未失去淳朴,使君前往宣扬恩威。我想要乘小船跟随他,但因皇帝和皇后仁圣,我迟疑不决。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周君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和皇后的敬重。诗中通过比喻和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周君的形象,并通过对礼仪和民间淳朴的讨论,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关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周君的深厚情谊和对社会的美好愿景。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