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机感应卷为刘秋官子中

生道以杀人,虽死亦不怨。 因知感应理,不以幽明闻。 为君大书之,用为王道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生道:指以生命为代价的道义或原则。
  • 感应理:指宇宙间事物相互影响的道理。
  • 幽明:指阴阳、生死、可见与不可见的世界。
  • 王道:指理想的统治方式,强调仁政和道德。

翻译

以生命为代价去捍卫道义,即使死去也不会有怨言。 因此明白事物间相互影响的道理,不局限于生死可见与否。 为此,我将为君主大书特书,以此劝导实行仁政和道德的统治方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道义和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湛若水认为,真正的道义是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生命的,而这种牺牲是出于对更高原则的忠诚,因此即使面临死亡,也不会有怨恨。诗中提到的“感应理”强调了宇宙万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影响超越了生死和可见与不可见的界限。最后,作者希望通过书写和传播这种理念,来劝导君主实行仁政,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道德价值的坚持。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