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龙州至凭祥道中
癸酉王正月,望舒忽已圆。
登望凭祥陆,暂辞龙州船。
杭苇始断港,前旌出回峦。
隐见万山中,初翳疑无门。
转忽或有通,上与青空连。
洒落观群山,芙蓉秀晴烟。
烟与山俱淡,心与境相关。
倏然若有得,殊土元同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酉:指明代的某一年,具体年份不详。
- 王正月:指农历的正月,古代以正月为王,故称王正月。
- 望舒:指月亮。
- 凭祥: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
- 龙州: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
- 杭苇:指用苇草编织的筏子。
- 断港:指河流的分叉口或不通航的港口。
- 前旌:指前行的旗帜。
- 回峦:曲折的山峦。
- 初翳:初时的遮蔽,指山峦初时遮挡视线。
- 洒落:自然不拘束的样子。
- 芙蓉:指山中的花朵,比喻山色美丽。
- 晴烟:晴朗天气中的轻烟。
- 殊土:不同的土地。
- 元:原来。
- 同天:同一片天空。
翻译
癸酉年的正月,月亮忽然圆满。 我登上凭祥的土地,暂时告别了龙州的船只。 开始时乘坐苇筏穿过断港,前方的旗帜在曲折的山峦中出现。 在万山之中隐约可见,初时的遮蔽让人怀疑没有出口。 但转眼间似乎有了通道,向上延伸与青空相连。 自在地观赏群山,山中的花朵在晴烟中显得格外秀丽。 烟雾与山色都显得淡雅,心境与环境相互关联。 突然间仿佛有所领悟,不同的土地原来都是同一片天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从龙州到凭祥的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望舒忽已圆”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喻了心境的转变。随着旅途的推进,作者经历了从“初翳疑无门”到“转忽或有通”的心理变化,最终在自然景观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诗的结尾“殊土元同天”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即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这种超越地域的普遍性观念,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观和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