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塘江将访大冢宰王先生有怀阳明

迢迢涉江去,江介生凄风。 涉之将奚为,南湖采芙蓉。 美人在远道,我心忧忡忡。 登山足夔魅,蹈海多鱼龙。 俯仰天地内,去子谁予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
  • 江介:江边。
  • 奚为:何为,做什么。
  • 南湖:地名,此处泛指南方湖泊。
  • 芙蓉:荷花。
  • 美人:指理想或所敬仰的人。
  • 忡忡(chōng chōng):忧虑不安的样子。
  • 夔魅(kuí mèi):传说中的山林怪兽。
  • 蹈海:渡海。
  • 鱼龙:泛指水中的怪物。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一瞬间。
  • :你。
  • 予从:跟随我。

翻译

我遥远地涉过江水,江边吹起了凄凉的风。 我涉水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在南湖采摘荷花。 我所敬仰的人在遥远的路上,我心中忧虑不安。 登山时脚边有山林怪兽,渡海时水中有许多怪物。 在这天地之间,一瞬间的低头抬头,离开你,谁又能跟随我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理想或所敬仰之人的深切思念与忧虑。诗中,“迢迢涉江去”描绘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而“江介生凄风”则进一步以凄凉的风象征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诗人在南湖采芙蓉,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美人在远道”却使他感到忧心忡忡。后两句通过“登山足夔魅,蹈海多鱼龙”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最后,诗人以天地为背景,表达了对所敬仰之人的依赖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