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项公回浙江祭祖其一
河头杨柳青丝丝,临河送别攀柳枝。
百官骑从密如雨,何异画工图画之。
举鞭欲发向南去,极目天台渺何处。
担头诗卷灿可观,铁网捲去珊瑚树。
羡君富贵归故乡,衣锦白马春昼光。
丈夫壮志有如此,忠孝两尽名斯扬。
兹行不负平生愿,奚惜风霜经历遍。
百年丘陇顿生辉,九族宗姻重会面。
追忆离家六七年,归来松菊犹依然。
何妨斗酒悦情话,掀髯一笑东风前。
琼台双阙虽云好,未许优游直终老。
祗恐王庭注目长,东书早上江南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头:河边。
- 杨柳青丝丝:形容杨柳枝条柔软细长。
- 攀柳枝:折柳送别,古代习俗。
- 百官骑从密如雨:形容随从众多,像雨点一样密集。
- 画工图画之:像画师绘制的画一样。
- 极目:尽力远望。
-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省。
- 担头:肩上挑着。
- 铁网捲去珊瑚树:比喻珍贵的物品被带走。
- 衣锦白马春昼光:形容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白马,在春日里光彩照人。
- 忠孝两尽名斯扬:忠于国家和孝顺父母,名声远扬。
- 兹行:此次出行。
- 奚惜:何必怜惜。
- 丘陇:坟墓。
- 九族宗姻:指家族和亲戚。
- 松菊:松树和菊花,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贞。
- 斗酒:饮酒。
- 掀髯:捋起胡须,形容高兴的样子。
- 琼台双阙:指华丽的宫殿。
- 优游:悠闲自得。
- 祗恐:只怕。
- 王庭:朝廷。
- 东书:向东方的书信。
- 江南道:古代行政区划,指江南地区。
翻译
河边的杨柳枝条柔软细长,我们在河边折柳送别。随从的官员们骑马如雨点般密集,这场景如同画师精心绘制的画卷。举起马鞭准备南行,尽力远望却看不到天台山在哪里。肩上挑着的诗卷光彩夺目,就像用铁网卷走的珍贵珊瑚树。羡慕你富贵还乡,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白马,在春日里光彩照人。大丈夫的壮志就应如此,忠于国家和孝顺父母,名声远扬。此次出行不负平生愿望,何必怜惜经历风霜。百年的坟墓顿时生辉,家族和亲戚重逢。回想离家已有六七年,归来时松树和菊花依旧。不妨饮酒畅谈,高兴地捋起胡须在东风前一笑。琼台双阙虽好,但不容许悠闲终老。只怕朝廷注目长远,向东方的书信早已上路,前往江南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对杨柳、官员、诗卷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壮志凌云的情怀和对故乡的深情。诗中“忠孝两尽名斯扬”体现了传统美德,而“百年丘陇顿生辉”则表达了对家族荣耀的重视。结尾的“祗恐王庭注目长”暗示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