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峰歌赠鸿胪梁君禹范
粤峰积翠中天浮,下看南极南海流。手摩空青摘明月,超然更上五层楼。
丈夫立身崇德亦如此,临深为高窃所耻,一善成名止自止。
太山顶上不属太山,老夫自力以告诸贤。粤峰梁子听吾言,君有大笔大如椽,都城大笔谁拟伦。
正笔正心非小技,扩此正心天地位。天地之位何以云然,俯仰高卑健顺方圆在一字。
一字一画即一心,只此是学程伯子。墨雨浮云点太空,尽在梁君一目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粤峰:指广东的山峰。
- 积翠:积聚的绿色,形容山色翠绿。
- 中天:天空的中央。
- 南极:指南方的极远之地。
- 南海:指中国南方的海域。
- 空青:指天空的青色。
- 五层楼:指高楼,这里比喻高远的境界。
- 立身:指树立自己的品德和地位。
- 崇德:推崇道德。
- 临深为高:比喻以不正当的手段达到高位。
- 一善成名:因一件善行而名声大噪。
- 太山:即泰山,中国五岳之一。
- 正笔正心:正确的书写和正确的心态。
- 天地位:天地间的秩序和位置。
- 俯仰:上下观察。
- 健顺:强健和柔顺。
- 一字一画:每一个字,每一笔画。
- 程伯子:可能是指某位学者或文人。
- 墨雨浮云:比喻书写时的墨迹和思绪。
- 一目中:一眼之中,形容观察力敏锐。
翻译
广东的山峰积聚着翠绿,仿佛漂浮在天空中,向下望去,南方的极远之地和南海尽收眼底。伸手仿佛能触摸到天空的青色,摘下明亮的月亮,超然物外,再上一层楼,达到更高的境界。
大丈夫树立自己的品德和地位也应如此,以不正当的手段达到高位是可耻的,因一件善行而名声大噪,应知足而止。泰山之巅并不属于泰山,我用自己的努力告诉各位贤者。梁子,听我说,你有如椽大笔,京城中的大笔无人能比。
正确的书写和正确的心态不是小技巧,扩展这种正直的心态,天地间的秩序和位置就会自然形成。天地间的秩序和位置为何如此,上下观察,强健和柔顺,方圆都在一字之中。每一个字,每一笔画,就是一颗心,这正是学习的程伯子。墨迹和思绪如浮云般点缀在空中,这一切都在梁君的一眼之中。
赏析
这首诗歌赞美了梁禹范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通过描绘粤峰的壮丽景象和梁君的才华,表达了作者对崇高道德和正直心态的推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粤峰积翠”、“手摩空青摘明月”等,展现了作者高远的志向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时,通过对“正笔正心”和“一字一画”的强调,传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学问追求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戊子三月上巳同毛古庵黄门梁天壶长史周纪善诸生游善权三洞 》 —— [ 明 ] 湛若水
- 《 寄衡山曹近斋上舍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徐枫冈廷尉考绩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大司空胡静庵奉诏改掌都宪 》 —— [ 明 ] 湛若水
- 《 赠项精膳迁抚州太守 》 —— [ 明 ] 湛若水
- 《 宿谏议祠次韵余子华太史兼呈郑伯兴朱守中二进士 》 —— [ 明 ] 湛若水
- 《 戊戌八月四日甘泉子再登牛首山,同游者:洪生梓、郑生经哲、张生文海、洪 》 —— [ 明 ] 湛若水
- 《 谩题送人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