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寿舍亲何东麓先生七十华诞歌

接龙桥畔相江澳,江迎路转幽人屋。 屋边百万青琅玕,潭水潇潇九月寒。 别业流杯近东麓,曳裾王门归濯足。 晚年得子子能书,万事已足况其馀。 闻说古希开寿筵,因风寄赋南山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接龙桥:桥名,具体位置不详。
  • 相江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幽人:隐士。
  • 青琅玕:指青翠的竹子。
  • 潭水潇潇:形容潭水清澈而深邃。
  • 别业:别墅。
  • 流杯:一种古代的饮酒游戏,将酒杯放在水流中,随水流动,取杯饮酒。
  • 东麓:东边的山脚。
  • 曳裾王门:比喻在权贵门下做客。
  • 濯足:洗脚,比喻清除世间的污垢。
  • 古希:指七十岁。
  • 南山篇:指祝寿的诗篇。

翻译

在接龙桥畔的相江澳,江水迎着道路蜿蜒,隐士的屋舍坐落其间。 屋旁有百万青翠的竹子,潭水清澈深邃,九月里透着寒意。 别墅旁的流杯游戏靠近东边的山脚,曾在权贵门下做客,归来后洗去尘世的污垢。 晚年得子,儿子能书,万事已满足,何况其他。 听说古稀之年开设寿宴,借风寄去赋诗,献上南山祝寿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幽静的环境中的生活,以及他晚年得子、万事满足的幸福状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青琅玕、潭水潇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通过“曳裾王门归濯足”表达了隐士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以“南山篇”作为祝寿的诗篇,寄托了对长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