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河南卫毕将军歌

· 张昱
壮哉将军八尺躯,阵前夺骑生马驹。 有力每轻弓两石,据鞍手横丈二殳。 小敌如怯大敌勇,生平气与忠义俱。 逢时受命从大将,势合风云兴海隅。 奉辞东下尉陀国,回兵北击无单于。 望风襁负至者众,将军为驻南征车。 归来九重赐颜色,蹈舞恩光生步趋。 团花战袍出内府,大官羊膳来公厨。 洛阳关东古重镇,授以斧钺专城居。 绿槐高映使者节,黄金新铸兵家符。 握刀负盾走壮士,拥盖吹笳喧道涂。 尽知勋名在忠义,千骑万骑先传呼。 祈连亦有霍去病,细柳岂无周亚夫? 只今将军与之并,人马相辉古即无。 君恩广大法天地,将军报答将何如? 丹青或接万亿载,忠义莫虞无画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八尺躯:形容身材高大。
  • 生马驹:未经驯服的野马。
  • 两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约为120斤,两石即240斤,形容弓力强大。
  • 丈二殳:古代兵器,长约一丈二尺,此处形容武器巨大。
  • 尉陀国:古代国名,此处指边远地区。
  • 无单于:指没有敌对的匈奴首领。
  • 襁负:用布带背负。
  • 九重:指皇帝。
  • 斧钺:古代兵器,象征军事权力。
  • 祈连:即祁连山,古代常用来比喻边疆。
  • 霍去病:西汉名将,以抗击匈奴闻名。
  • 周亚夫: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明著称。

翻译

将军身躯高大威猛,能在战场上夺取野马。他力大无穷,能拉开重达两石的弓,手持一丈二尺的长殳。面对小敌显得谨慎,面对大敌则勇猛无比,他的气概与忠诚义气并存。在适当的时机受命于大将,他的气势如同风云汇聚于海角。他奉命东征至边远的尉陀国,又回师北击,没有敌对的匈奴首领。他的威名使得人们纷纷带着孩子来投奔,将军便驻扎下来,为南征的车辆提供庇护。回到朝廷,皇帝赐予他荣耀,他在皇帝面前舞蹈,步履间流露出恩宠。内府赐予他团花战袍,大官的厨房送来美味的羊肉。洛阳是东方的重镇,将军被授予斧钺,成为城池的主宰。绿槐树下高挂着使者的旗帜,新铸的黄金兵符象征着军事权力。壮士们手持刀盾奔走,将军的马车在道路上吹响笳声,热闹非凡。人们都知道他的功名建立在忠诚和义气之上,千骑万骑中他的名声最先传开。祁连山也有像霍去病这样的英雄,细柳营中怎能没有周亚夫这样的将领?如今将军与他们并肩,人与马的光辉自古未有。皇帝的恩典广大如天地,将军将如何报答?丹青或许能流传亿万年,但忠义的画卷永远不会缺失。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一位英勇的将军,通过描绘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他的英雄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如“八尺躯”、“两石弓”、“丈二殳”等,突出了将军的威武和力量。同时,通过对比小敌与大敌的不同态度,强调了将军的智勇双全。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将军凯旋归来的荣耀场景,以及他在朝廷中的尊贵地位,体现了将军的功勋和皇帝的赏识。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表达了对将军的崇敬和对忠诚义气的赞美。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