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张昱
八思巴师释之雄,字出天人惭妙工。 龙沙彷佛鬼夜哭,蒙古尽归文法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辇下:指京城。
  • 八思巴:元朝时期著名的藏传佛教高僧,曾为元世祖忽必烈的上师。
  • :指佛教。
  • 天人:指高超的技艺或智慧。
  • 龙沙:古代指西域地区,这里可能指边远荒凉之地。
  • 彷佛:似乎,好像。
  • 鬼夜哭:形容极其悲惨或不祥的情景。
  • 蒙古:指蒙古族,这里泛指元朝。
  • 文法:指文化、法律或规范。

翻译

八思巴大师是佛教中的杰出人物,他的文字技艺高超,连天人都感到惭愧。在边远的龙沙之地,仿佛能听到鬼魂在夜间哭泣,蒙古族的文化和法律已经完全融入其中。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八思巴大师的卓越才华和深远影响。诗中,“字出天人惭妙工”一句,既表达了对八思巴文字造诣的极高评价,也隐含了对佛教文化在蒙古族中传播的肯定。后两句通过“龙沙彷佛鬼夜哭”的意象,描绘了一种边远荒凉、文化交融的景象,暗示了蒙古族文化在佛教影响下的深刻变化。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元代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