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张昱
西天咒师首蜷发,不澡不颒身亦殷。 倒垂璎珞披红罽,膜拜螭坳识圣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辇下曲:指在皇帝车驾之下所唱的歌曲,通常用于宫廷或官方场合。
  • 西天咒师:指来自西域的佛教僧侣,擅长咒语和法术。
  • 首蜷发:头发卷曲。
  • 不澡不颒:不洗澡,不洗脸。颒(huì):洗脸。
  • 身亦殷:身体也显得庄重或健康。殷(yīn):丰盛,这里指身体状态良好。
  • 倒垂璎珞:璎珞(yīng luò),古代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一种装饰品,通常挂在颈上,这里形容璎珞倒垂,可能是因为跪拜的姿势。
  • 披红罽:披着红色的毛织品。罽(jì):一种毛织品。
  • 膜拜:虔诚地跪拜。
  • 螭坳:螭(ch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动物;坳(ào),低洼的地方。这里可能指宫廷中的某个特定地点。
  • 识圣颜:见到皇帝的尊容。

翻译

西域的咒师头发卷曲,不洗澡也不洗脸,身体却显得庄重健康。他倒垂着璎珞,披着红色的毛织品,虔诚地在宫廷的某个特定地点跪拜,得以见到皇帝的尊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来自西域的佛教僧侣在元朝宫廷中的形象和行为。通过对其外貌和行为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这位咒师的异域风情和虔诚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元朝宫廷对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包容态度,以及皇帝的尊贵和威严。整体而言,这首诗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学魅力。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