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避暑晚行田间用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为韵
我闻昔桃源,民风近无怀。
兹山亦深窈,中有读书斋。
但绝车马迹,不惜云烟埋。
旁围靡靡山,上荫高高槐。
聊以永今朝,得酒从无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桃源:指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无怀: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 深窈:深远幽静。
- 车马迹:车辙和马蹄印,指世俗的繁忙和喧嚣。
- 云烟埋:云雾缭绕,形容山中幽静,远离尘嚣。
- 靡靡山:连绵不断的山峦。
- 荫:遮蔽,遮阴。
- 高高槐:高大的槐树。
- 永今朝:享受当下的时光。
- 膎:肉干,这里指食物。
翻译
我曾听闻昔日的桃源,那里的民风近似无忧无虑。 这座山也是幽深静谧,山中藏有读书的斋房。 只是隔绝了车马的痕迹,不介意云烟将其掩埋。 四周环绕着连绵的山峦,上方遮蔽着高大的槐树。 姑且以此来享受今朝,得酒便饮,无需食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幽静深远的山中读书斋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桃源民风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诗中“但绝车马迹,不惜云烟埋”一句,巧妙地将山中的幽静与世俗的喧嚣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