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 斋厨:指学校的厨房,这里特指用于祭祀的厨房。
- 肃:肃穆,庄重。
- 殿宇:指学校的殿堂,用于举行重要仪式。
- 右文:指崇尚文治,重视文化教育。
- 圣代:指当代,这里特指元朝。
- 备礼:准备礼仪,指举行仪式前的准备工作。
- 诸生:指学生。
- 牢醴: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和甜酒。
- 三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称为三献。
- 豆笾: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
- 两楹:指殿堂的前面两根柱子之间的空间,这里指祭品摆放的位置。
- 饮福:祭祀后分享祭品,寓意分享神明的福祉。
- 旭日:初升的太阳。
翻译
夜色中,学校的厨房显得庄重肃穆,秋风使殿堂更加清爽。 在这个崇尚文治的时代,我们准备了盛大的礼仪,迎接学生们的到来。 祭祀用的牲畜和甜酒被严格地献上三次,祭品整齐地摆放在殿堂的两柱之间。 祭祀结束后,我们一起分享祭品,感受神明的福祉,此时,初升的太阳在树梢上明亮地照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学校举行释奠仪式的场景,通过夜色、秋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诗中“右文遭圣代,备礼引诸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先圣先师的尊敬。结尾的“祭馀同饮福,旭日树头明”则寓意着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共同分享了神明的恩赐,同时也象征着新的希望和开始。整体上,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