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州庙学释奠

夜色斋厨肃,秋风殿宇清。 右文遭圣代,备礼引诸生。 牢醴严三献,豆笾陈两楹。 祭馀同饮福,旭日树头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 斋厨:指学校的厨房,这里特指用于祭祀的厨房。
  • :肃穆,庄重。
  • 殿宇:指学校的殿堂,用于举行重要仪式。
  • 右文:指崇尚文治,重视文化教育。
  • 圣代:指当代,这里特指元朝。
  • 备礼:准备礼仪,指举行仪式前的准备工作。
  • 诸生:指学生。
  • 牢醴: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和甜酒。
  • 三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称为三献。
  • 豆笾: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
  • 两楹:指殿堂的前面两根柱子之间的空间,这里指祭品摆放的位置。
  • 饮福:祭祀后分享祭品,寓意分享神明的福祉。
  • 旭日:初升的太阳。

翻译

夜色中,学校的厨房显得庄重肃穆,秋风使殿堂更加清爽。 在这个崇尚文治的时代,我们准备了盛大的礼仪,迎接学生们的到来。 祭祀用的牲畜和甜酒被严格地献上三次,祭品整齐地摆放在殿堂的两柱之间。 祭祀结束后,我们一起分享祭品,感受神明的福祉,此时,初升的太阳在树梢上明亮地照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学校举行释奠仪式的场景,通过夜色、秋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诗中“右文遭圣代,备礼引诸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先圣先师的尊敬。结尾的“祭馀同饮福,旭日树头明”则寓意着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共同分享了神明的恩赐,同时也象征着新的希望和开始。整体上,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尊重。

曹之谦

之谦,字益甫,云中应人。幼知力学,早擢巍科。既而与元好问同掾东曹,机务倥偬,商订文字,未尝少辍。北渡后,居平阳者三十馀年,与诸生讲学,一以伊洛为宗,众翕然从之,文风为之一变。所著古文杂诗仅三百首,曰《兑斋文集》。汲郡王恽序之曰:先生之作,其析理知言,择之精,语之详,浑涵经旨,深尚体之工;刊落陈言,及自得之趣。而又抑扬有法,丰约得所。可谓常而知变,醇而不杂者也。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