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渭清远记室

· 张雨
大石坠腰勤苦行,此生深愧老卢能。 雨留涧下三板水,苔卧窗间七尺藤。 清壑钟传晨放梵,云门诗到夜挑灯。 凭君试问龙河隐,政在钟山第几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记室:古代官名,负责文书工作。
  • 大石坠腰:比喻重担或困难。
  • 老卢能:指唐代高僧慧能,禅宗六祖。
  • 三板水:指用三块木板搭成的小桥下的水。
  • 七尺藤:形容藤蔓的长度。
  • 清壑:清澈的山谷。
  • 钟传:钟声传播。
  • 晨放梵:早晨放出的梵音,即佛教音乐。
  • 云门诗:指云门宗的诗,云门宗是禅宗的一个流派。
  • 夜挑灯:夜晚挑灯夜读或工作。
  • 龙河隐:指隐居在龙河的人。
  • 钟山:山名,此处可能指南京的钟山。

翻译

我肩负着重担,辛苦地行走,这一生深感愧对老卢能的智慧。 雨水停留在涧下用三块木板搭成的小桥下的水中,长满青苔的藤蔓蜿蜒在窗间的七尺之间。 清晨,清澈的山谷中传来钟声和梵音,夜晚,云门宗的诗篇伴我挑灯夜读。 请你试着询问隐居在龙河的那位,他的政治见解究竟在钟山的哪一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雨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大石坠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肩负的重担和生活的艰辛,而“老卢能”则暗含了对禅宗智慧的敬仰。通过“雨留涧下三板水,苔卧窗间七尺藤”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生机。后两句则通过对清晨梵音和夜晚诗篇的描写,表达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结尾的“凭君试问龙河隐,政在钟山第几层”则巧妙地引出了对隐居者政治见解的探询,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的思考。

张雨

张雨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