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 三月三西郊即事

·
啁喳娇燕语茅茨。红暗海棠枝。双丫小髻谁家女,踏青归、三月三时。淡淡郁金衫子,盈盈玉药钗儿。 避人忙掩女仙祠。背后见腰支。金鞭过客争回首,拉山翁、怀古成诗。当日苎萝村里,误人曾有西施。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啁喳(zhōu zhā):形容鸟叫声。
  • 茅茨(máo cí):茅草屋顶。
  • 红暗:形容颜色深沉。
  • 海棠枝:海棠树的枝条。
  • 双丫小髻:古代少女的发型,两边各有一个小髻。
  • 踏青:春天到郊外游玩。
  • 郁金衫子:黄色的衣服。
  • 玉药钗儿:玉制的头饰。
  • 女仙祠(cí):供奉女神的庙宇。
  • 腰支:腰肢,指女子的腰身。
  • 拉山翁:拉着山中的老者。
  • 苎萝村(zhù luó cūn):地名,传说中西施的故乡。
  • 误人:使人迷惑。
  •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翻译

娇燕在茅草屋顶上啁喳鸣叫,海棠枝上红暗的花朵盛开。哪家的小女孩梳着双丫小髻,踏青归来,正是三月三的时节。她穿着淡淡的黄色衣裳,头上戴着盈盈的玉制头饰。

她忙于避开人群,掩藏在女仙祠中,从背后看去,她的腰身婀娜。过路的客人挥舞着金鞭,纷纷回头观望,拉着山中的老者,一起怀念古人,吟咏成诗。想起当年苎萝村里的西施,她的美貌曾让人迷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象,通过娇燕、海棠、少女等元素,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诗中“双丫小髻”的少女形象,以及她踏青归来的情景,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少女图。后文通过“女仙祠”、“腰支”等描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遐想。结尾提及西施,将现实与历史、传说巧妙结合,表达了对美的赞美与对往昔的怀念。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