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安王:指元朝时期的淮安王。
- 揭祐民:元朝诗人。
- 旌旗: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泛指军旗。
- 盾纛:古代军中用以指挥的大旗。
- 兑戈:收起兵器,指停止战争。
- 韬略:指用兵的谋略。
- 匪勇暴:不是依靠勇猛和暴力。
- 泯杀机:消除杀戮的意图。
- 遂仁好:实现仁爱和美好。
翻译
向南东行进,以生命之道为指引。前方的队伍飘扬着旌旗,后方紧随着指挥的大旗。收起了兵器,保留了防御的堡垒。运用智慧的谋略,而非依赖勇猛和暴力。消除了战争的杀机,追求仁爱与美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淮安王南征的场景,强调了以智慧和仁爱为指导的军事行动。诗中“前旌旗,后盾纛”形象地展现了军队的威严与秩序,“称兑戈,存障堡”则表达了和平与防御并重的策略。通过“泯杀机,遂仁好”,诗人传达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平与仁爱,而非单纯的征服与杀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